“總是甘棠去后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總是甘棠去后思”全詩
顏筋柳骨留蕭寺,總是甘棠去后思。
分類:
《送張端明赴召》周必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張端明赴召》是宋代周必大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心正能教筆不欹,
古來書法獨公知。
顏筋柳骨留蕭寺,
總是甘棠去后思。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張端明的送別之情。作者稱贊張端明的內心純正,他的品行和教誨能夠使他的書法作品不偏不倚。作者認為張端明在書法藝術上獨樹一幟,被眾人公認為卓越的書法家。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張端明的身影,他的顏面筋骨似柳枝般柔韌,他留下的足跡在蕭寺中依然可見。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張端明離去的思念之情,他總是在思念張端明離開后的甘棠之地。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張端明的贊美和思念,展示了宋代書法家的風采和情感。首先,作者稱贊張端明的內心純正,他的品行高尚,能夠將這種純正的心境融入到他的書法作品中,使其不偏不倚。這種內心的正直和品行的高尚是一個書法家必備的素質,也是古往今來眾人所共知的。
其次,作者認為張端明在書法藝術上獨領風騷,被公認為卓越的書法家。這表明張端明在書法方面有著獨特的風格和才華,他的作品在當時備受贊賞。宋代是中國書法發展的重要時期,而張端明作為其中的杰出代表,其書法造詣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張端明的身影,他的顏面筋骨柔韌如柳枝。這種描寫既從外在形象上表現了他的柔和與靈動,也暗示了他書法作品的風格特點。同時,詩中提到蕭寺,表明張端明的書法作品在那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使得他的藝術成就得以流傳。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張端明離去的思念之情。作者用"甘棠"來形容離別之地,暗示了張端明離開后的地方給作者帶來了無盡的思念和懷念。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張端明的敬佩和思念之情,以及對他書法藝術的贊美和稱頌。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深情的筆觸表達了作者對張端明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展現了宋代書法家的風采和情感。它既是對張端明的贊美,也是對書法藝術的歌頌,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意義。
“總是甘棠去后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āng duān míng fù zhào
送張端明赴召
xīn zhèng néng jiào bǐ bù yī, gǔ lái shū fǎ dú gōng zhī.
心正能教筆不欹,古來書法獨公知。
yán jīn liǔ gǔ liú xiāo sì, zǒng shì gān táng qù hòu sī.
顏筋柳骨留蕭寺,總是甘棠去后思。
“總是甘棠去后思”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