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作阿婆心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便作阿婆心切”全詩
今以八十老翁,卻學小兒口說。
如何不言不語,莫問是同是別。
只愿年豐飽吃飯,肚皮解了三條蔑。
分類:
《堵{左阝右叟}智莊僧德永寫余真求贊》周必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堵{左阝右叟}智莊僧德永寫余真求贊》是宋代作家周必大創作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堵{左阝右叟}智莊僧德永寫余真求贊》
昔方三五少年,
便作阿婆心切。
今以八十老翁,
卻學小兒口說。
如何不言不語,
莫問是同是別。
只愿年豐飽吃飯,
肚皮解了三條蔑。
譯文:
曾經方才三五少年,
就已表現出關心慈愛之情。
如今已是八十歲的老翁,
卻學起小孩子般口無遮攔。
為何不言不語,
無須問是同是別。
只愿年歲豐收,能吃得飽飯,
腹中的饑餓完全消除。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一個年邁的老人的心境和愿望。詩人通過對比少年時代和老年時代的不同,表現了時光的流轉和人生的變化。年輕時的他表現出對老人的關切和愛護之情,而現在,他自己已經年過八旬,卻變得口無遮攔,像小孩子一樣率真直言。
詩中的“不言不語,莫問是同是別”表達了老人無論說話還是沉默,別人都不需要去問他是否有什么要說的或者是有什么隱情,因為他已經到了年紀,言行舉止已經不再受人過多關注,也不再需要解釋自己的言語或行為。
最后兩句“只愿年豐飽吃飯,肚皮解了三條蔑”,表達了老人對于物質生活的簡單期望,希望能夠過上充實的日子,不再忍受肚子饑餓的煎熬,達到滿足的境地。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老年人的真實感受,呈現出一種樸素而深刻的生活哲理。它通過對比和對照,將人生的經歷和狀態巧妙地展現出來,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歲月的變遷和生命的無常。同時,詩中的愿望也觸動了人們對于晚年生活的思考,讓人們反思生命的意義和對幸福的追求。
“便作阿婆心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ǔ zuǒ fù yòu sǒu zhì zhuāng sēng dé yǒng xiě yú zhēn qiú zàn
堵{左阝右叟}智莊僧德永寫余真求贊
xī fāng sān wǔ shào nián, biàn zuò ā pó xīn qiè.
昔方三五少年,便作阿婆心切。
jīn yǐ bā shí lǎo wēng, què xué xiǎo ér kǒu shuō.
今以八十老翁,卻學小兒口說。
rú hé bù yán bù yǔ, mò wèn shì tóng shì bié.
如何不言不語,莫問是同是別。
zhǐ yuàn nián fēng bǎo chī fàn, dù pí jiě le sān tiáo miè.
只愿年豐飽吃飯,肚皮解了三條蔑。
“便作阿婆心切”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