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遇鄴侯逢懶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遇鄴侯逢懶殘”全詩
觸石起云能沛雨,不應長作旱雷看。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謹和老人初冬寓筆十絕》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謹和老人初冬寓筆十絕》是洪咨夔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方窮蔡擇問唐舉,
未遇鄴侯逢懶殘。
觸石起云能沛雨,
不應長作旱雷看。
詩意:
這首詩以一位老人在初冬時寄托思緒的方式呈現。詩人洪咨夔表達了對時局動蕩和自身處境的思考和感慨。作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對社會現實的觸動和對自己未能實現抱負的遺憾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遠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下面對每個句子進行分析:
1. 方窮蔡擇問唐舉,
這句詩以方窮蔡擇、問唐舉為引子,揭示了作者對自己處境的反思。方窮蔡擇和問唐舉都是歷史上的人物,他們都是在困境中努力謀求出路的典型代表。作者可能以他們為借鑒,反思自己在時局亂世中的困頓。
2. 未遇鄴侯逢懶殘。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未能遇到理想的領袖的遺憾和對時局的失望。鄴侯是指具有杰出才干和高尚品德的君主或宰相,作者希望能夠遇到像鄴侯一樣的領袖,但卻只遇到了懶惰和殘暴的統治者。這種失望和無奈使老人感到沮喪。
3. 觸石起云能沛雨,
這句詩借用了自然景物,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期望。觸石起云是指山中云霧被碰觸而升騰,能沛雨則象征著能帶來豐沛的雨水。作者希望自己能夠像觸石升云一樣,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才華,為社會帶來更多的益處和貢獻。
4. 不應長作旱雷看。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才華和能力的懷疑。旱雷指的是雷聲但沒有降雨,作者認為自己的才華可能不被人們所看重,無法發揮作用,就像旱雷一樣毫無意義。作者對自己未能充分展現才華的懊悔和自我懷疑在這句詩中得到了體現。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局和個人命運的反思和感慨。通過對歷史人物和自然景物的借鑒,作者抒發了對理想境遇的追求和對自身能力的懷疑。這首詩詞通過微妙的意象和深刻的感悟,展示了洪咨夔對社會和自身境遇的獨特見解。
“未遇鄴侯逢懶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ǐn hé lǎo rén chū dōng yù bǐ shí jué
謹和老人初冬寓筆十絕
fāng qióng cài zé wèn táng jǔ, wèi yù yè hóu féng lǎn cán.
方窮蔡擇問唐舉,未遇鄴侯逢懶殘。
chù shí qǐ yún néng pèi yǔ, bù yīng zhǎng zuò hàn léi kàn.
觸石起云能沛雨,不應長作旱雷看。
“未遇鄴侯逢懶殘”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