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絲只解絆愁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柳絲只解絆愁魂”全詩
年光有底催人急,水牡丹花又上盆。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春思三絕》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思三絕》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柳法何能染鬢根,
柳絲只解絆愁魂。
年光有底催人急,
水牡丹花又上盆。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春天思念之情的感受。詩中以柳和水牡丹為象征,描繪了時光的流轉和人生的變遷,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和年華流逝的憂慮和無奈。
賞析:
首句“柳法何能染鬢根”,以柳樹來比喻時光的流逝和人的衰老。柳樹的綠色柔軟的枝葉無法染黑人的鬢發,暗示了人們無法抵擋時間帶來的變化和衰老。
第二句“柳絲只解絆愁魂”,用柳絲來比喻思念之情的牽絆。柳絲細長而柔軟,容易纏繞,暗喻思念之情深深地牽動著人的心靈。
第三句“年光有底催人急”,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年歲的催促。年光像一把無底洞,不斷地催促著人們,讓人們感到時間的緊迫和匆忙。
最后一句“水牡丹花又上盆”,以水牡丹花為象征,表達了人們對逝去的時光的留戀。水牡丹是一種水生花卉,象征著純潔和美麗,它的上盆意味著它將再次綻放,暗示著人們對美好時光的期待和向往。
整首詩詞通過對柳和水牡丹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光的流轉和年華的消逝的感慨和憂慮,同時也傳達了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和希望。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情感,給人以思索與共鳴。
“柳絲只解絆愁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sī sān jué
春思三絕
liǔ fǎ hé néng rǎn bìn gēn, liǔ sī zhǐ jiě bàn chóu hún.
柳法何能染鬢根,柳絲只解絆愁魂。
nián guāng yǒu dǐ cuī rén jí, shuǐ mǔ dān huā yòu shàng pén.
年光有底催人急,水牡丹花又上盆。
“柳絲只解絆愁魂”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