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柂迎斜岸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柂迎斜岸轉”全詩
柂迎斜岸轉,笪避斷崖緣。
龜殼蹣跚底,羊腸詰曲邊。
幾年西蜀路,無此鶴琴舡。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艬舡》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艬舡》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地與人相習,
天於水欲連。
柂迎斜岸轉,
笪避斷崖緣。
龜殼蹣跚底,
羊腸詰曲邊。
幾年西蜀路,
無此鶴琴舡。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艘艬舡(古代船只的一種)在水上航行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對艬舡的羨慕之情。詩中通過對船只在地、天、水之間的運行和周圍環境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和人與自然融合的美好感受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艬舡的行進場景,同時通過意象的交織和對景物的形容,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的敏感和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向往。
首先,詩人以地與人相習、天於水欲連的方式,表達了人與自然的緊密聯系。地與人相習,意味著人們與大地相互依存、相互認識,而天欲連于水,則顯示了天空與水面的緊密融合。這種描寫傳遞出一種自然與人類和諧共生的意境。
接著,詩中描繪了艬舡在水上航行的情景。柂迎斜岸轉,笪避斷崖緣,通過船只的轉向和避讓,展示了船只在崎嶇的河岸和險峻的崖壁之間行進的情景。這種描寫表現了船只駕馭自然力量的技巧和智慧,顯示了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和掌控能力。
隨后,詩人運用了比喻手法,將龜殼和羊腸與船只的形態進行對比。龜殼蹣跚底,羊腸詰曲邊,形象地描繪了船只的形狀曲折、行進困難的特點。這種比喻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藝術感,同時也揭示了船只在艱險環境中航行的艱辛和挑戰。
最后,詩人以幾年西蜀路,無此鶴琴舡的方式,表達了對鶴琴舡的向往和羨慕之情。鶴琴舡是一種古代著名的艬舡,以其形狀和裝飾精美而聞名,詩人通過這種比較,展示了對高雅、精致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總的來說,《艬舡》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和船只行進情景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向往。同時,詩中的意象和比喻手法豐富了詩詞的藝術感,給讀者帶來了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柂迎斜岸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 chuán
艬舡
dì yú rén xiāng xí, tiān yú shuǐ yù lián.
地與人相習,天於水欲連。
yí yíng xié àn zhuǎn, dá bì duàn yá yuán.
柂迎斜岸轉,笪避斷崖緣。
guī ké pán shān dǐ, yáng cháng jí qū biān.
龜殼蹣跚底,羊腸詰曲邊。
jǐ nián xī shǔ lù, wú cǐ hè qín chuán.
幾年西蜀路,無此鶴琴舡。
“柂迎斜岸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