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時三月十八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唐時三月十八雪”全詩
萬紫千紅渾過盡,荼蘼滿架與爭春。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雪嘆二絕》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雪嘆二絕》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唐時三月十八雪,
況復今年多一旬。
萬紫千紅渾過盡,
荼蘼滿架與爭春。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三月十八下雪的景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今年寒冷天氣持續時間較長的感嘆。詩中描繪了萬紫千紅的花朵都被雪覆蓋,而滿架的荼蘼花與春天爭相綻放。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雪景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現象的敏感和對時間的感慨。在唐代的三月十八這一本該是春暖花開的時刻,卻下起了大雪,使得本應盛開的花朵都被雪覆蓋,色彩斑斕的景象瞬間消失。詩中的"萬紫千紅渾過盡"揭示了這種變幻莫測的自然現象,同時也暗喻了人事無常、時光易逝的哲理。
而詩末的"荼蘼滿架與爭春"則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力頑強的贊賞。荼蘼是一種在寒冷的冬季或早春開花的花卉,它在嚴寒的環境中依然能夠開放出美麗的花朵,與春天的花朵爭相綻放。這種生命力和頑強的品質,使得荼蘼成為象征希望和堅韌的象征。通過荼蘼的形象,作者在詩中傳達了積極向上的精神態度,表達了對逆境中嶄露頭角的力量的贊美。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雪景和荼蘼花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變幻莫測的景象的感嘆,以及對生命力和堅韌精神的贊美。它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融入了對人生哲理的思考,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唐時三月十八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uě tàn èr jué
雪嘆二絕
táng shí sān yuè shí bā xuě, kuàng fù jīn nián duō yī xún.
唐時三月十八雪,況復今年多一旬。
wàn zǐ qiān hóng hún guò jǐn, tú mí mǎn jià yǔ zhēng chūn.
萬紫千紅渾過盡,荼蘼滿架與爭春。
“唐時三月十八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