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人已服丹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當年人已服丹去”全詩
當年人已服丹去,千古荒亭秋草生。
分類:
《九曲櫂歌十首》白玉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九曲櫂歌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白玉蟾
聞道誰知鐵笛聲,
石崖轟裂老龍驚。
當年人已服丹去,
千古荒亭秋草生。
中文譯文:
聽說誰知道那鐵笛的聲音,
石崖震裂,古老的龍驚飛。
當年的人們已經服食丹藥離去,
千古之后,荒亭中秋草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九曲櫂歌十首》是白玉蟾創作的作品,以描述一種寂寥的景象和歲月的變遷。
詩的開頭表達了一種疑問的心情,問道:“聞道誰知鐵笛聲”,意味著這首詩詞要表達的主題可能是一種被忽視或被遺忘的聲音。鐵笛聲象征著一種堅定而激昂的音樂,但卻很少有人知曉。
接下來的一句“石崖轟裂老龍驚”描繪了一個驚人的景象,仿佛隱喻著這個被忽視的聲音所帶來的巨大沖擊和震撼。石崖的轟裂和老龍的驚動形象化地表達了這種音樂的威力和影響力。
然后,詩人提到“當年人已服丹去”,這里的“丹”可能指的是仙丹或長生不老藥,表示當年的人們已經消失或離去,他們曾經領悟并傳承了這種鐵笛聲的力量,但如今已經不再。
最后兩句“千古荒亭秋草生”,表達了歲月的變遷和荒涼的景象。千古之后,曾經繁榮的荒亭已經成為一片凋零的景象,秋草生長,暗示了時光的流轉和一種寂寥的氛圍。
整首詩詞通過鐵笛聲和相關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一種被遺忘的音樂和歲月的流轉。它暗示了人類對于美好事物的忽視和遺忘,以及時間的無情流逝。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和意象,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于美與時光的思考和感慨。
“當年人已服丹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qǔ zhào gē shí shǒu
九曲櫂歌十首
wén dào shéi zhī tiě dí shēng, shí yá hōng liè lǎo lóng jīng.
聞道誰知鐵笛聲,石崖轟裂老龍驚。
dāng nián rén yǐ fú dān qù, qiān gǔ huāng tíng qiū cǎo shēng.
當年人已服丹去,千古荒亭秋草生。
“當年人已服丹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