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影奪明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燭影奪明月”全詩
甆盤余柏子,傾作一爐焚。
分類:
《山菴曉色》白玉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山菴曉色》
朝代:宋代
作者:白玉蟾
內容:燭影奪明月,鐘聲撞曉云。甆盤余柏子,傾作一爐焚。
中文譯文:
燭光奪走了明亮的月光,
鐘聲撞擊著黎明的云霞。
殘留在碗盤里的柏子,
傾倒到爐火中燃燒。
詩意和賞析:
《山菴曉色》是白玉蟾所寫的一首宋代詩詞,通過描繪清晨的景色和動人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思考。
詩的第一句描述了燭光奪走了明亮的月光,意味著夜晚的黑暗即將被破曉所替代。這一句中的"燭影奪明月"揭示了一種光明與黑暗、日與夜的交替變化,可以理解為對時間流轉的觀察和感慨。
第二句中的"鐘聲撞曉云"表達了黎明的鐘聲與云霞相互交融的場景,這里的鐘聲象征著新的一天的開始,云霞則意味著早晨的美麗景色。通過描繪鐘聲與云霞的相互碰撞,詩人營造出了一種激動人心的氛圍,同時也展示了自然界的奇妙變化。
最后兩句以具體的形象描繪了早晨的景色。"甆盤余柏子"中的"甆盤"指的是碗盤,"柏子"則是指柏樹的果實。這句意味著早餐時留在碗盤中的柏子,給人們帶來了一絲寧靜和安寧。而"傾作一爐焚"則描述了將柏子傾入爐火中燃燒的情景,這一句通過爐火的溫暖和燃燒柏子的畫面,傳遞出一種溫馨和舒適的感覺。
整首詩以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情感表達為主線,通過對光明與黑暗、時間流轉以及早晨的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詩中使用了富有意境的詞語和形象,給人以美感和啟迪,同時也讓讀者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神奇與美麗。
“燭影奪明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ān xiǎo sè
山菴曉色
zhú yǐng duó míng yuè, zhōng shēng zhuàng xiǎo yún.
燭影奪明月,鐘聲撞曉云。
cí pán yú bǎi zi, qīng zuò yī lú fén.
甆盤余柏子,傾作一爐焚。
“燭影奪明月”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