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食草衣嫌俗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木食草衣嫌俗紛”全詩
灰頭土面無人識,木食草衣嫌俗紛。
在浙之臺今已久,姓樊名邴寂無聞。
為君傳此新詩去,寄與鉛山趙翠云。
分類:
《贈天臺老樊》白玉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天臺老樊》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白玉蟾。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別后不經幾個春天,
相逢一笑沐浴南風。
灰頭土面,無人認識,
吃素穿葛,嫌棄世俗的繁瑣。
在浙江的天臺山,我已經久居,
姓樊名邴,寂寞而無人知曉。
為了你,我傳送這首新詩,
寄給正在鉛山的趙翠云。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與天臺山上的老樊相逢的情景。詩人離別已久,不知經歷了多少個春天,終于與老樊相見,只需一個微笑,就像是沐浴在南風中一般令人愉悅。然而,作者的容貌卻變得憔悴,面目狼藉,無人認識。他過著簡樸的生活,吃素穿葛,對世俗的繁瑣生活感到厭倦。他已經在浙江的天臺山上久居,但他的存在卻默默無聞。為了表達對趙翠云的思念之情,作者創作了這首新詩,并寄給了遠在鉛山的趙翠云。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與老樊的相逢,以及作者的孤獨與追憶之情。作者通過描述自己的灰頭土面和無人識別的狀態,展現了自己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以及對世俗的厭棄。詩中的天臺山是一個寂靜而偏僻的地方,與作者內心的寂寞和無名相呼應。作者對趙翠云的思念之情通過詩詞表達出來,寄托了對遠方親人的關懷和祝愿。整首詩詞抒發了作者孤獨與追憶的情感,以及對真摯感情的珍視和表達。
“木食草衣嫌俗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tiān tāi lǎo fán
贈天臺老樊
bié hòu é jīng jǐ xǔ chūn, xiāng féng yī xiào yì nán xūn.
別后俄經幾許春,相逢一笑挹南薰。
huī tóu tǔ miàn wú rén shí, mù shí cǎo yī xián sú fēn.
灰頭土面無人識,木食草衣嫌俗紛。
zài zhè zhī tái jīn yǐ jiǔ, xìng fán míng bǐng jì wú wén.
在浙之臺今已久,姓樊名邴寂無聞。
wèi jūn chuán cǐ xīn shī qù, jì yú yán shān zhào cuì yún.
為君傳此新詩去,寄與鉛山趙翠云。
“木食草衣嫌俗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