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西山啼斷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月落西山啼斷猿”全詩
云捲翠微深處寺,一聲鐘落碧巖前。
分類:
《武夷有感十一首》白玉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武夷有感十一首》
作者:白玉蟾
朝代:宋代
風吹萬木醒棲鵲,
月落西山啼斷猿。
云捲翠微深處寺,
一聲鐘落碧巖前。
中文譯文:
風吹萬木,驚醒了棲息的鵲鳥,
月落西山,猿猴哀鳴不絕。
云卷翠微,藏深在寺廟之中,
一聲鐘落,回響于碧巖前。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和寺廟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武夷山美景的感受和思考。風吹拂著萬木,喚醒了棲息在其中的鵲鳥,揭示了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月亮落下西山,猿猴在山間悲鳴,突顯了自然界的哀婉與寂靜。詩中提到的深處寺廟,被云霧環繞,給人以神秘而寧靜的感覺。最后一句描述了鐘聲落在碧巖前的景象,給整首詩增添了一種宏大而肅穆的氛圍。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武夷山的景色和氛圍,通過對寺廟、鐘聲、鵲鳥和猿猴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和感受。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既有萬木醒動的喧囂和生機,又有月落山林中猿猴的哀鳴與寂靜。同時,通過云霧環繞的深處寺廟和鐘聲的描繪,給人一種超脫塵世的感覺,使讀者在欣賞自然美景的同時,也感受到一種宗教與禪意的氛圍。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敏感和對生命的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對山水的獨特情懷和對禪境的向往。讀者在欣賞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與神秘,同時也可以沉浸于詩人的思考與感受之中,體味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共生。
“月落西山啼斷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ǔ yí yǒu gǎn shí yī shǒu
武夷有感十一首
fēng chuī wàn mù xǐng qī què, yuè luò xī shān tí duàn yuán.
風吹萬木醒棲鵲,月落西山啼斷猿。
yún juǎn cuì wēi shēn chù sì, yī shēng zhōng luò bì yán qián.
云捲翠微深處寺,一聲鐘落碧巖前。
“月落西山啼斷猿”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