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困重來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獸困重來日”全詩
履霜猶可救,滅木更何求。
獸困重來日,鴻飛遠去秋。
民饑須是食,食外盡悠悠。
分類:
《浩歌吟》邵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浩歌吟》是宋代文學家邵雍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嘉善既難投,
先生宜罷休。
履霜猶可救,
滅木更何求。
獸困重來日,
鴻飛遠去秋。
民饑須是食,
食外盡悠悠。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邵雍對當時社會困境的憂慮和反思。詩中通過描繪寓意深遠的景象,以及對民生問題的關注,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動蕩和人民苦難的思考。
賞析:
1. 第一句“嘉善既難投,先生宜罷休。”表明嘉善(地名)已經陷入困境,建議賢者應該主動退隱,不再參與社會的紛爭。這句話透露出作者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道德修養的強調。
2. 第二句“履霜猶可救,滅木更何求。”通過比喻,表達了對社會弊端的擔憂。履冰霜可以通過步行來解決,而滅木則無法挽救,暗示社會問題可能已經到了難以挽回的地步。
3. 第三句“獸困重來日,鴻飛遠去秋。”以動物的行為來象征社會的變遷。獸困重來日表示社會的困境將會再次出現,而鴻雁飛行的離去則預示著秋天的到來,暗示了社會的不穩定和動蕩。
4. 最后兩句“民饑須是食,食外盡悠悠。”通過對民生問題的描述,強調了人民的基本需求,指出解決民眾的溫飽問題是當務之急。同時,食外盡悠悠的意象也暗示了社會的不安定和人們的思慮。
總的來說,《浩歌吟》這首詩詞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描繪,傳達了邵雍對社會困境和人民苦難的憂慮。作者以景物的變化和動物的行為為隱喻,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社會動蕩和人民溫飽問題的關注,體現了宋代士人對社會倫理和人道主義的思考。
“獸困重來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ào gē yín
浩歌吟
jiā shàn jì nán tóu, xiān shēng yí bà xiū.
嘉善既難投,先生宜罷休。
lǚ shuāng yóu kě jiù, miè mù gèng hé qiú.
履霜猶可救,滅木更何求。
shòu kùn chóng lái rì, hóng fēi yuǎn qù qiū.
獸困重來日,鴻飛遠去秋。
mín jī xū shì shí, shí wài jǐn yōu yōu.
民饑須是食,食外盡悠悠。
“獸困重來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