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還故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此還故鄉”全詩
夾道連未央。
因風結復解。
沾露柔且長。
楚妃思欲絕。
班女淚成行。
游人未應去。
為此還故鄉。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翫庭柳詩》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翫庭柳詩》
朝代:南北朝
作者:沈約
輕陰拂建章。
夾道連未央。
因風結復解。
沾露柔且長。
楚妃思欲絕。
班女淚成行。
游人未應去。
為此還故鄉。
中文譯文:
輕柔的陰影拂過建章閣。
夾道延伸至無盡的未央宮。
因風而結,又因風而解。
垂下的柳枝上沾滿了柔軟而長久的露水。
楚國的妃子思念到近乎絕望。
宮中的宮女們淚水匯成了一條長長的行列。
游人們還未準備離去。
因為這里是他們的故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南北朝時期的景色和情感。作者通過描述輕柔的陰影拂過建章閣,將讀者帶入了一幅寧靜而優雅的景象。夾道連延至未央宮,表達了宮廷的遼闊和壯麗。
詩中提到的柳枝沾滿了柔軟而長久的露水,暗示著時光的流轉和物是人非的變遷。楚國的妃子思念之情達到了極致,班女們的淚水成為了一條長長的行列,突顯了人們離別的悲傷和無奈。
最后兩句表達了游人們未準備離去的心情,因為這個地方是他們的故鄉,它承載著他們的回憶和情感。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抒發情感見長,通過景物的描繪和人物的情感表達,展現了南北朝時期人們離愁別緒的主題。同時,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對比,使詩詞更加豐富和深刻。
“為此還故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án tíng liǔ shī
翫庭柳詩
qīng yīn fú jiàn zhāng.
輕陰拂建章。
jiā dào lián wèi yāng.
夾道連未央。
yīn fēng jié fù jiě.
因風結復解。
zhān lù róu qiě zhǎng.
沾露柔且長。
chǔ fēi sī yù jué.
楚妃思欲絕。
bān nǚ lèi chéng háng.
班女淚成行。
yóu rén wèi yīng qù.
游人未應去。
wèi cǐ hái gù xiāng.
為此還故鄉。
“為此還故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