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音猶可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遺音猶可薦”全詩
遺音猶可薦。
幸蒙喬樹恩。
得以聞高殿。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侍宴詠反舌詩》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侍宴詠反舌詩》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假容不足觀。
遺音猶可薦。
幸蒙喬樹恩。
得以聞高殿。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沈約在宴會上遇到了一只會模仿人聲的反舌鳥,他覺得自己的容貌并不出眾,但仍然能夠被欣賞。他慶幸自己得到了喬木的恩寵,有機會在高殿上發表自己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沈約的情感和思想。首句"假容不足觀"表明了作者對自己容貌的自謙態度,他認為自己的外貌并不出眾。然而,他接著說"遺音猶可薦",說明他的聲音仍然能夠被人們贊賞和推崇。這種自省和自嘲的態度展示了作者的謙虛和自信。
接下來的兩句"幸蒙喬樹恩,得以聞高殿"揭示了作者在宴會上的機緣。喬樹是一種高大的樹木,象征權勢和高位。作者感激喬樹對他的青睞,因為他能夠在高殿上發表自己的聲音,有機會被更多人聽到。這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能夠在重要場合有所表達的喜悅和感激之情。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展現了作者的自謙、自嘲和感激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他對于發揮自己才華的機會的渴望和珍惜。這首詩詞在南北朝時期的文學作品中具有一定的特色,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個人的情感和思考。
“遺音猶可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ì yàn yǒng fǎn shé shī
侍宴詠反舌詩
jiǎ róng bù zú guān.
假容不足觀。
yí yīn yóu kě jiàn.
遺音猶可薦。
xìng méng qiáo shù ēn.
幸蒙喬樹恩。
dé yǐ wén gāo diàn.
得以聞高殿。
“遺音猶可薦”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