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苞待霜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朱苞待霜潤”全詩
朱苞待霜潤。
但令入玉柈。
金衣非所悋。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園橘詩》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園橘詩》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綠葉迎露滋,
朱苞待霜潤。
但令入玉柈,
金衣非所悋。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園中的橘子樹景象。綠葉在清晨的露水滋潤下顯得更加翠綠欣茂,橘子也因為等待著霜降的滋潤而呈現出鮮紅的果實。作者希望能夠品嘗到這些橘子,就像進入到一座玉制的亭子中一樣美好,而金衣則是指其他華麗而不實用的東西,與橘子的純樸相對。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園中橘子樹的景象,通過對橘子樹的綠葉、朱苞和果實的描寫,展現了秋季果實成熟的美好景象。詩詞中使用了一系列的形容詞和動詞,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橘子樹的生機勃勃和果實的誘人。作者通過突出橘子的樸實與金衣的虛華形成對比,表達了對簡樸自然之美的贊美。
整首詩詞以簡單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一幅自然景觀,通過對橘子樹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贊美以及對樸實生活的向往。這種簡潔、樸實和自然的風格是南北朝時期文人所追求的審美風格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文學中常見的主題之一。通過欣賞這首詩詞,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簡單美好生活的向往。
“朱苞待霜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án jú shī
園橘詩
lǜ yè yíng lù zī.
綠葉迎露滋。
zhū bāo dài shuāng rùn.
朱苞待霜潤。
dàn lìng rù yù bàn.
但令入玉柈。
jīn yī fēi suǒ lìn.
金衣非所悋。
“朱苞待霜潤”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二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