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中遺愛定無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邑中遺愛定無雙”全詩
蘭橈起唱逐流去,卻恨山溪通外江。
分類: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臨流送顧東陽》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臨流送顧東陽
海上獨歸慚不及,
邑中遺愛定無雙。
蘭橈起唱逐流去,
卻恨山溪通外江。
中文譯文:
站在岸上,送別顧東陽
獨自航行歸海岸,慚愧自己不及他
在城中留下的愛意是無法匹及的
起槳的船唱著歌,順著河流駛向遠方
卻心懷遺憾,山中的溪水卻能通向外面的江流
詩意:
《臨流送顧東陽》這首詩描寫了詩人送別顧東陽的情景和自己的慚愧之情。顧東陽是詩人的朋友,而詩人目睹他駕船離去后,感到自己無法與之相比,心生自慚形穢之感。詩人認為在城中時與顧東陽的友誼是難以比擬的,他的愛意永存不變。然而,看著顧東陽駕船遠去,詩人心懷遺憾,感嘆自己無法隨他一同啟程。他希望自己就像山中的溪水一樣通向外面的江流,能夠追隨顧東陽的腳步,進一步探索未知的世界。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自卑和對友情的珍惜之情。通過與顧東陽相比較,詩人既感到自己的渺小,又感受到友誼的可貴。詩人對于自身無法追隨顧東陽遠行的遺憾之情,表達了對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對友誼的不舍之情。
整首詩抒發了人們對友情珍貴和對探索未知的追求。詩人在描寫自己與顧東陽之間的友誼時,感嘆其珍貴,強調了友誼的真摯性和難以替代性。同時,他通過對自身無法追隨好友離去的遺憾之情的描寫,表達了對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對于自己能力的不滿,進而暗示了對勇敢探索的追求。
這首詩意境清幽,語言簡練,情感真摯。通過對友誼和渴望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探索和進取的向往,以及對友情的珍視。同時,通過對自身與他人之間的對比,詩人也展示了自己的內心世界,表達了對自我價值的思考和對人生意義的追求。全詩情緒優美而深沉,給人以思索與共鳴。
“邑中遺愛定無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liú sòng gù dōng yáng
臨流送顧東陽
hǎi shàng dú guī cán bù jí, yì zhōng yí ài dìng wú shuāng.
海上獨歸慚不及,邑中遺愛定無雙。
lán ráo qǐ chàng zhú liú qù, què hèn shān xī tōng wài jiāng.
蘭橈起唱逐流去,卻恨山溪通外江。
“邑中遺愛定無雙”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三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