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逢離別助秋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逢離別助秋悲”全詩
從今不學四方事,已共家人海上期。
分類: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再巡道永留別》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再巡道永留別》
鬢下初驚白發時,
更逢離別助秋悲。
從今不學四方事,
已共家人海上期。
中文譯文:
當額前的白發初次顯露,
又遭遇分別增添了秋天的憂傷。
從此不再關心四方世事,
只與家人共度海上的時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戴叔倫寫的,表達了離別之情和對家人的思念之情。詩人感嘆自己鬢發開始變白,意味著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而此時又面臨離別之痛,使得秋天的憂傷更加深刻。他決定從此不再關心四方的世事,專心與家人共渡海上的時光,表達了對家庭和親情的珍視和歸屬感。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內心的情感,通過對個人經歷和感受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離別和家庭的思考和感慨。詩人放下了對外界事物的關注,將焦點轉向了家人和親情,表達了對家庭的珍視和對離別的痛感,并以海上期待的形象,寄托了對團聚和美好未來的期望。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示了離別和家庭情感的主題,給人以共鳴和思考。同時,詩人選用了描寫白發和秋天的意象,巧妙地將自然景物與人生情感相結合,賦予了詩詞更為深遠的意義。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親情和家庭的思念和追求,同時也呼喚著讀者珍惜親情、關注家人,并對美好未來充滿期許。
“更逢離別助秋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xún dào yǒng liú bié
再巡道永留別
bìn xià chū jīng bái fà shí, gèng féng lí bié zhù qiū bēi.
鬢下初驚白發時,更逢離別助秋悲。
cóng jīn bù xué sì fāng shì, yǐ gòng jiā rén hǎi shàng qī.
從今不學四方事,已共家人海上期。
“更逢離別助秋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