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醉流芳獨歸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共醉流芳獨歸去”全詩
深山古路無楊柳,折取桐花寄遠人。
分類: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送呂少府》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呂少府》是唐代詩人戴叔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共醉流芳獨歸去,
故園高士日相親。
深山古路無楊柳,
折取桐花寄遠人。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戴叔倫送別呂少府的情景。呂少府是一個有才華的人,他在異鄉追求事業成功,如今他要離開,返回故鄉。戴叔倫對呂少府的離別感到痛惜,表達了對他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表達情感,表達了離別之情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共醉流芳獨歸去”,表達了呂少府在異鄉追求成功的過程中,與他人共同享受榮華富貴,但現在他要獨自返回故鄉。這句話中的“共醉流芳”形象地描繪了呂少府在異地取得的榮譽和聲望。
第二句“故園高士日相親”,描繪了呂少府返回故鄉,高雅的文人們紛紛前來相親相見的場景。這句話中的“高士”指的是有才華的文人,他們對呂少府的歸來表示歡迎和敬仰。
第三句“深山古路無楊柳”,通過描繪深山古道上沒有楊柳樹的景象,表達了呂少府離開異鄉的孤寂和辛苦。楊柳樹在中國文化中常常被用來象征離別和思念,詩中的無楊柳更加強調了離別之情。
最后一句“折取桐花寄遠人”,詩人戴叔倫將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在桐花上,讓它代表著自己的心意,寄給呂少府。桐花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純潔和忠誠,通過這樣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對呂少府的深情厚意和友誼之情。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表達情感,表達了詩人對呂少府的離別之情和思念之情,展示了友誼的深厚和珍貴。
“共醉流芳獨歸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ǚ shào fǔ
送呂少府
gòng zuì liú fāng dú guī qù, gù yuán gāo shì rì xiāng qīn.
共醉流芳獨歸去,故園高士日相親。
shēn shān gǔ lù wú yáng liǔ, zhé qǔ tóng huā jì yuǎn rén.
深山古路無楊柳,折取桐花寄遠人。
“共醉流芳獨歸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