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蓂新半壁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蓂新半壁上”全詩
金波影尚賒。
照人非七子。
含風異九華。
蓂新半壁上。
桂滿獨輪斜。
乘舟聊可望。
無假逐仙槎。
分類:
作者簡介(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望月詩》庾信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望月詩》是南北朝時期庾信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夜光流未曙,
金波影尚賒。
照人非七子,
含風異九華。
蓂新半壁上,
桂滿獨輪斜。
乘舟聊可望,
無假逐仙槎。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夜晚仰望明月時的心情和景象。月光如水流淌,尚未完全消散,金色的波紋在月亮的周圍浮動。月光照耀下,月亮并非傳說中的仙人或者傳說中的七仙子,而是具有獨特魅力的九華(指月亮的美麗)。月亮的一部分就像初開的蓂蓂花,而另一部分則像滿枝的桂花,月亮的輪廓呈現出斜倚的形狀。乘坐船只,可以稍作期待地觀望月亮,而不需要借助仙人的槎(一種傳說中的船)。
賞析:
庾信的《望月詩》以簡潔的詞句描繪了夜晚的月光景象,通過對月亮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自然的贊美之情。
詩中的描寫以意境為主,通過夜光流淌、金波影賒等形象的描繪,展示了月光的柔和和動態之美。作者以獨特的視角描述月亮,將其比作含風異九華,表達了對月亮美麗獨特的贊美。
詩中的蓂蓂花和桂花是對月亮形態的象征性描寫,蓂蓂花象征初開的月亮,而桂花則象征滿月的圓照。月亮的輪廓斜倚,給人一種詩意和浪漫的感覺。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乘船觀賞月亮的心情,作者認為乘船觀月并無太多虛幻和仙境的幻想,只需稍作期待即可,不需要借助傳說中的仙人槎。這體現了庾信對現實的關注和對真實美的追求。
總之,《望月詩》以簡潔而精練的語言描繪了夜晚的月亮景象,通過對月光的形象描寫和對月亮美麗特質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美的追求,以及對現實的關注。這首詩詞在意境和情感的表達上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蓂新半壁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àng yuè shī
望月詩
yè guāng liú wèi shǔ.
夜光流未曙。
jīn bō yǐng shàng shē.
金波影尚賒。
zhào rén fēi qī zǐ.
照人非七子。
hán fēng yì jiǔ huá.
含風異九華。
míng xīn bàn bì shàng.
蓂新半壁上。
guì mǎn dú lún xié.
桂滿獨輪斜。
chéng zhōu liáo kě wàng.
乘舟聊可望。
wú jiǎ zhú xiān chá.
無假逐仙槎。
“蓂新半壁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