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當時翠軿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見當時翠軿女”全詩
不見當時翠軿女,今年陌上又花開。
分類: 陌上花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陌上花八首》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陌上花八首》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臨安城郭半池臺,
曾是香塵撲面來。
不見當時翠軿女,
今年陌上又花開。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臨安城郭的美景和變遷。過去,臨安的城郭和園林曾經是香氣撲鼻的,美麗的軿女們在其中穿梭。然而,如今再回首,已經無法看到當年的綠軿女子,但是每年的這個季節,陌上的花依然盛開。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臨安城郭的描繪,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事物的變遷。首句描繪了城郭的景象,半池臺的景色在讀者眼前展開,給人一種精致而寧靜的感覺。接下來的兩句中,“香塵撲面來”用以形容過去臨安的美景,意味著當時園林中充滿了花香,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下半首詩出現了轉折。詩人說“不見當時翠軿女”,表達了那些曾經在園林中游玩的綠軿女子已經不再存在,或者是已經離去。這種轉變強調了時間的無情和人事的更迭,給人一種淡淡的憂傷之感。
最后兩句“今年陌上又花開”,通過對陌上花開的描繪,傳達了歲月更迭中的一種循環和新生。盡管人事已非,但大自然的律動和生命的力量仍然在繼續。這種對自然的描繪和抒發,以及對歲月變遷的思考,給人以啟迪,引發讀者對生命和時間的深思。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歲月變遷的反思,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自然循環的思考。它呈現出一種淡淡而凄美的意境,引發讀者對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不見當時翠軿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ò shàng huā bā shǒu
陌上花八首
lín ān chéng guō bàn chí tái, céng shì xiāng chén pū miàn lái.
臨安城郭半池臺,曾是香塵撲面來。
bú jiàn dāng shí cuì píng nǚ, jīn nián mò shàng yòu huā kāi.
不見當時翠軿女,今年陌上又花開。
“不見當時翠軿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