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寺里青云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龍興寺里青云干”全詩
五百年間城郭改,空留鴨腳伴瓊花。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揚州雜詠七首》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揚州雜詠七首》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龍興寺里青云干,
后土祠中白雪葩。
五百年間城郭改,
空留鴨腳伴瓊花。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揚州的一些景觀和歷史變遷。詩人首先提到了龍興寺里的青云干,指的是寺廟中翠綠的柳樹,給人一種青云直上的感覺。接著,他提到了后土祠中的白雪葩,指的是祠堂中的白色花朵,給人一種純潔的感覺。最后兩句詩描述了城郭的變遷,五百年來揚州的城池已經改變,只剩下鴨腳,與瓊花相伴,表達了歷史的變遷和歲月的流轉。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揚州景觀和歷史的描繪,展現了晁補之細膩的感受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青云干和白雪葩作為景物的象征,抒發了對純潔和高尚的追求。同時,通過城郭的改變和鴨腳與瓊花的并列,表達了歲月更迭中的無常和變幻。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意境,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揚州的獨特魅力和歷史的滄桑。
“龍興寺里青云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ng zhōu zá yǒng qī shǒu
揚州雜詠七首
lóng xīng sì lǐ qīng yún gàn, hòu tǔ cí zhōng bái xuě pā.
龍興寺里青云干,后土祠中白雪葩。
wǔ bǎi nián jiān chéng guō gǎi, kōng liú yā jiǎo bàn qióng huā.
五百年間城郭改,空留鴨腳伴瓊花。
“龍興寺里青云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仄韻) 去聲十五翰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