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橋邊絕可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漢橋邊絕可憐”全詩
水村映竹家家有,天漢橋邊絕可憐。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謝王立之送蠟梅五首》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謝王立之送蠟梅五首》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謝王立之送蠟梅五首
蠟梅先開報佳期,小奩分寄雪中姿。
水村竹影家家有,天漢橋邊絕可憐。
詩意:
這首詩詞是為了感謝王立之送來的五朵蠟梅而寫的。蠟梅是寒冷冬季中最早開放的花朵,預示著春天的到來。詩人把蠟梅比喻為美麗的女子,并將其分別放在小盒子里,寄送給另一個地方的人,以展示蠟梅的美麗。
詩人描述了水村的景象,水中倒映著竹子的影子,每家每戶都有這樣的美景。然而,當他來到天漢橋邊時,卻發現這里沒有蠟梅的蹤影,讓人感到十分可憐。
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蠟梅為主線,通過蠟梅的盛開和贈送,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蠟梅開放的早,象征著勇于冒險、不畏嚴寒的精神,也暗示了希望和新生的象征。
詩人將蠟梅與美麗的女子聯系在一起,顯示了作者對女性的贊美和敬佩。將蠟梅放在小盒子里寄給他人,表達了詩人對美的分享和傳遞的渴望。
同時,詩人也以對水村景色的描繪,展示了富有生機和美麗的自然景觀。水村中竹子的倒影給人以寧靜和祥和的感覺,每家每戶都能欣賞到這樣的美景,顯示了生活的富足和幸福。
然而,當詩人來到天漢橋邊時,卻發現這里沒有蠟梅,這種對比營造出一種悲涼和可憐的氛圍,讓人感到一絲惋惜和失望。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蠟梅為主題,通過對蠟梅的描繪和景物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美麗、希望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天漢橋邊絕可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è wáng lì zhī sòng là méi wǔ shǒu
謝王立之送蠟梅五首
shī bào là méi kāi zuì xiān, xiǎo lián fēn jì xuě zhōng yán.
詩報蠟梅開最先,小奩分寄雪中妍。
shuǐ cūn yìng zhú jiā jiā yǒu, tiān hàn qiáo biān jué kě lián.
水村映竹家家有,天漢橋邊絕可憐。
“天漢橋邊絕可憐”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