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螢縱復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飛螢縱復橫”全詩
蛙魚涼亦樂,跳港觸荷聲。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禱雨宿九曲池上三首》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禱雨宿九曲池上三首》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微月淡蕪城,飛螢縱復橫。
蛙魚涼亦樂,跳港觸荷聲。
中文譯文:
微弱的月光灑在蕪城上,
飛舞的螢火蟲自由自在地穿梭。
蛙兒和魚兒感到涼爽和愉悅,
跳躍的青蛙觸動荷葉發出聲響。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九曲池上的夜晚景象。微弱的月光照亮了蕪城,而飛舞的螢火蟲在空中自由地飛來飛去,給夜晚增添了生動的畫面。蛙兒和魚兒感到涼爽和快樂,而跳躍的青蛙在觸動荷葉時發出悅耳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展示了九曲池夜晚的靜謐美景。微弱的月光和飛舞的螢火蟲營造出一種幽靜的氛圍,使讀者感受到寧靜與祥和。蛙兒和魚兒在池塘中感到涼爽和愉悅,呈現出生命的活力和歡樂。而跳躍的青蛙在觸動荷葉時發出的聲音,則增添了一種樂感和音樂般的韻律。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自然界的美妙景觀和生命的喜悅,給人以寧靜和愉悅的感受。
“飛螢縱復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ǎo yǔ sù jiǔ qǔ chí shàng sān shǒu
禱雨宿九曲池上三首
wēi yuè dàn wú chéng, fēi yíng zòng fù héng.
微月淡蕪城,飛螢縱復橫。
wā yú liáng yì lè, tiào gǎng chù hé shēng.
蛙魚涼亦樂,跳港觸荷聲。
“飛螢縱復橫”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