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得勤行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那得勤行路”全詩
春風入木心,皮肌發紅綠。
春風良易暮,那得勤行路。
且莫望南窗,胡蝶飛無數。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送君》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君》是一首宋代晁補之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送君上馬時,不道朝壚燠。
春風入木心,皮肌發紅綠。
春風良易暮,那得勤行路。
且莫望南窗,胡蝶飛無數。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離別時的情景,詩人在送別朋友上馬的時刻,表達了對別離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詩中以春風為象征,將離別的心情與春天的變幻相結合,營造出一種深情的離愁之意。
賞析:
首句“送君上馬時,不道朝壚燠。”表達了詩人對離別時刻的感懷之情。朝壚是指早晨的熱氣,詩人在送別時忍不住感嘆,沒有意識到早晨的炎熱。
接下來的兩句“春風入木心,皮肌發紅綠。”以春風為意象,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悸動和思念之情。春風輕柔地吹過,使得詩人的內心深受觸動,皮膚也因為情感的激動而發出紅綠之色。
接著的兩句“春風良易暮,那得勤行路。”表達了別離的痛苦和無奈之情。春風代表著美好而短暫的時光,詩人感嘆時光易逝,難以恒久地與朋友同行。
最后兩句“且莫望南窗,胡蝶飛無數。”表達了對遠行者的告別和祝福之意。詩人勸告別離的人不要再望向南方的窗戶,因為那里有無數的胡蝶飛舞,象征著美好的未來和福祉。
整首詩詞以春風為線索,通過描繪春風的變幻和離別情感的交織,表達了詩人對別離的思念和告別的祝福之情。這首詩詞充滿了離愁別緒,情感真摯,給人以深深的觸動和思索。
“那得勤行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jūn
送君
sòng jūn shàng mǎ shí, bù dào cháo lú yù.
送君上馬時,不道朝壚燠。
chūn fēng rù mù xīn, pí jī fā hóng lǜ.
春風入木心,皮肌發紅綠。
chūn fēng liáng yì mù, nà de qín xíng lù.
春風良易暮,那得勤行路。
qiě mò wàng nán chuāng, hú dié fēi wú shù.
且莫望南窗,胡蝶飛無數。
“那得勤行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