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不復愁衣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屋漏不復愁衣單”全詩
公馬未駕陰漫漫,公歸濕幙濡旌幡。
霜刀不染鵝頸殷,涂龍安享雩舞閑。
隰桑有沃柔可攀,小麥青青大麥攢。
拜公起舞公顏歡,明日空階響夜闌。
屋漏不復愁衣單,帡幪廣廈安如山。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澶守諫議韓壽禱雨有應》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澶守諫議韓壽禱雨有應》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蜺飲井井欲干,白鼉鳴窟凄風寒。
公馬未駕陰漫漫,公歸濕幙濡旌幡。
霜刀不染鵝頸殷,涂龍安享雩舞閑。
隰桑有沃柔可攀,小麥青青大麥攢。
拜公起舞公顏歡,明日空階響夜闌。
屋漏不復愁衣單,帡幪廣廈安如山。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人在干旱期間向神明祈雨的情景。詩人以生動的形象和細膩的描寫,表現了人們對雨水的渴望和對干旱的痛苦。詩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叫韓壽的官員,他在禱告雨水后,終于迎來了雨水的應和,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和喜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展現了干旱時期人們的苦難和對雨水的渴望。下面是對各句的賞析:
1. "長蜺飲井井欲干":長蜺是一種蛇的名字,這里形容蛇在井中喝水的情景,也象征著干旱的嚴重程度。
2. "白鼉鳴窟凄風寒":白鼉是一種古代傳說中的神獸,這里指代龍。鳴窟是指龍在洞穴中發出的聲音。描繪了風寒凄涼的景象。
3. "公馬未駕陰漫漫":公馬指代天馬,表示天空陰云密布,暗示著即將下雨。
4. "公歸濕幙濡旌幡":公歸指天馬歸來,濕幙濡旌幡表示雨水的降臨,給人以希望。
5. "霜刀不染鵝頸殷":霜刀指寒冷的刀子,鵝頸殷表示鵝的脖子呈現紅色,形容嚴寒的天氣。
6. "涂龍安享雩舞閑":涂龍指涂彩的龍,雩舞是一種祭祀舞蹈。這里描繪了雨水來臨后人們安享歡樂的景象。
7. "隰桑有沃柔可攀,小麥青青大麥攢":隰桑指水旁的桑樹,沃柔指柔嫩的新芽。小麥青青、大麥攢表示農作物生機勃勃,預示著豐收的希望。
8. "拜公起舞公顏歡":拜公指向韓壽表示敬意,起舞和公顏歡表示人們慶祝豐收的喜悅。
9. "明日空階響夜闌":明日空階指明天天空無法,響夜闌表示夜晚的寧靜。這里暗示著雨水的滋潤讓明天的世界更加美好。
10. "屋漏不復愁衣單,帡幪廣廈安如山":屋漏不復愁衣單表示房屋沒有漏雨的困擾,帡幪廣廈安如山表示房屋堅固穩定。這里表達了人們幸福安康的狀態。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干旱和雨水的對比,表達了對雨水的盼望和豐收的喜悅。晁補之巧妙地運用了形象生動的詞語和細膩的描寫技巧,使詩詞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和情感的表達。同時,詩中展現了人們對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濃郁的宋代文化特色。
“屋漏不復愁衣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 shǒu jiàn yì hán shòu dǎo yǔ yǒu yīng
澶守諫議韓壽禱雨有應
zhǎng ní yǐn jǐng jǐng yù gàn, bái tuó míng kū qī fēng hán.
長蜺飲井井欲干,白鼉鳴窟凄風寒。
gōng mǎ wèi jià yīn màn màn, gōng guī shī mù rú jīng fān.
公馬未駕陰漫漫,公歸濕幙濡旌幡。
shuāng dāo bù rǎn é jǐng yīn, tú lóng ān xiǎng yú wǔ xián.
霜刀不染鵝頸殷,涂龍安享雩舞閑。
xí sāng yǒu wò róu kě pān, xiǎo mài qīng qīng dà mài zǎn.
隰桑有沃柔可攀,小麥青青大麥攢。
bài gōng qǐ wǔ gōng yán huān, míng rì kōng jiē xiǎng yè lán.
拜公起舞公顏歡,明日空階響夜闌。
wū lòu bù fù chóu yī dān, píng méng guǎng shà ān rú shān.
屋漏不復愁衣單,帡幪廣廈安如山。
“屋漏不復愁衣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