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雖戶種租宜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茶雖戶種租宜薄”全詩
江入桐廬青欲斷,溪從劍浦碧來迎。
茶雖戶種租宜薄,鹽不家煎價欲平。
要使祈招歌德意,君恩不為遠人輕。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送曹子方福建轉運判官二首一》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送曹子方福建轉運判官二首一》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談經草檄鬢華生,
初擁閩山傳節行。
江入桐廬青欲斷,
溪從劍浦碧來迎。
茶雖戶種租宜薄,
鹽不家煎價欲平。
要使祈招歌德意,
君恩不為遠人輕。
譯文:
談論經書,起發公文,鬢發華麗生動,
初次擔任福建轉運判官,傳達圣旨出巡。
江水流入桐廬,青山看起來仿佛被分割,
溪水從劍浦流淌而來,迎接著您的到來。
茶雖然在戶外種植,但租稅宜少,
鹽不應該由家庭煉制,價格應當平穩。
希望您能使人們祈求和招引道德的意愿,
您的恩典不會因為遠方的人而輕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晁補之為送別曹子方福建轉運判官而創作的。詩中描繪了曹子方擔任福建轉運判官的情景和一些社會問題。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曹子方談論經書和起草公文的場景,鬢發華麗生動,顯示了他的才智和職責所在。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他初次擔任福建轉運判官,傳達圣旨出巡的情景。江水流入桐廬,青山似乎被分割,溪水從劍浦流淌而來,表達了曹子方承擔的責任和他所面臨的困難。
接下來的兩句涉及茶和鹽這兩個社會問題。詩中提到茶雖然戶外種植,但租稅應該適度,這暗示著對農民的關懷和稅收政策的公平性。鹽不應該由個人家庭煉制,價格應當平穩,這反映了對鹽政策的呼吁和對市民生活的關注。
最后兩句表達了晁補之對曹子方的贊賞和祝福。他希望曹子方能夠以道德為準則,使人們祈求和招引善良的意愿。他也表達了對曹子方的感激之情,表示他的恩典不會因為曹子方離開故鄉而輕視。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曹子方的使命和面臨的困難,同時也展示了晁補之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對曹子方的贊賞。詩中融入了山水描寫和社會批判,充滿了感情和思考,具有一定的表現力和思想深度。
“茶雖戶種租宜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cáo zi fāng fú jiàn zhuǎn yùn pàn guān èr shǒu yī
送曹子方福建轉運判官二首一
tán jīng cǎo xí bìn huá shēng, chū yōng mǐn shān chuán jié xíng.
談經草檄鬢華生,初擁閩山傳節行。
jiāng rù tóng lú qīng yù duàn, xī cóng jiàn pǔ bì lái yíng.
江入桐廬青欲斷,溪從劍浦碧來迎。
chá suī hù zhǒng zū yí báo, yán bù jiā jiān jià yù píng.
茶雖戶種租宜薄,鹽不家煎價欲平。
yào shǐ qí zhāo gē dé yì, jūn ēn bù wéi yuǎn rén qīng.
要使祈招歌德意,君恩不為遠人輕。
“茶雖戶種租宜薄”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