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覺求田負寸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覺求田負寸心”全詩
使君驄馬來何后,道士青牛去莫尋。
春半河山猶寂莫,日長坑阪正崎嵚。
平生冷笑元龍誤,老覺求田負寸心。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潼關道中》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潼關道中》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晁補之。這首詩描繪了長安古道上的景色和情感。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塵土長安古道深,
在長安的古道上,塵土飛揚,道路深遠,
潼關依舊接桃林。
潼關依然連接著蜿蜒的桃花林,
使君驄馬來何后,
曾經的使君和他的駿馬何時再來,
道士青牛去莫尋。
道士帶著青牛已經離去,無法再尋覓。
春半河山猶寂莫,
春天過半,河山依然寂靜無聲,
日長坑阪正崎嵚。
白晝變長,坑坡道路崎嶇不平。
平生冷笑元龍誤,
平生冷笑元龍的錯誤決策,
老覺求田負寸心。
年老時才覺得追求土地財富是無益的。
這首詩通過描繪長安古道上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事易逝的感慨。詩中的潼關是古代長安城西的重要關隘,它與桃花林相連,形成了一幅美麗的景色。然而,過去的榮光已經消逝,使君和道士也都離去了,只留下長安古道深遠和靜謐的春山。作者通過描述春天的到來和白晝的延長,表達了時光流逝的無情,同時也借此反思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最后兩句揭示了作者對于追求財富和名利的冷嘲熱諷,認為這樣的追求是空虛而無益的。
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展現了時光荏苒、人生短暫的主題,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事變遷的描繪,表達了對物是人非的沉思和對生命意義的深入思考。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描繪長安古道的深遠和春山的寂靜,凸顯了時光流逝和人事易逝的無情。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現了晁補之對人生哲理的思考,給人以深沉的思索和共鳴。
“老覺求田負寸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guān dào zhōng
潼關道中
chén tǔ cháng ān gǔ dào shēn, tóng guān yī jiù jiē táo lín.
塵土長安古道深,潼關依舊接桃林。
shǐ jūn cōng mǎ lái hé hòu, dào shì qīng niú qù mò xún.
使君驄馬來何后,道士青牛去莫尋。
chūn bàn hé shān yóu jì mò, rì zhǎng kēng bǎn zhèng qí qīn.
春半河山猶寂莫,日長坑阪正崎嵚。
píng shēng lěng xiào yuán lóng wù, lǎo jué qiú tián fù cùn xīn.
平生冷笑元龍誤,老覺求田負寸心。
“老覺求田負寸心”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