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頭勾曲洪濤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船頭勾曲洪濤外”全詩
千里山容初上日,一江帆影盡乘風。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晚發長蘆》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晚發長蘆》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晁補之。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船頭勾曲洪濤外,
船尾長蘆白霧中。
千里山容初上日,
一江帆影盡乘風。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晚上航行江河的景象。詩中的船頭勾曲而出的形狀,使得船只看起來像是從洶涌的洪水中沖出來的。而船尾則被長長的蘆葦和白色的霧氣所遮掩。遠處的千里山巒,在初升的太陽照耀下,初露容顏。整個江面上,帆影被風吹得盡情飄逸。
詩意上,這首詩以景物描寫的方式,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獨特感受和對航行的渴望。通過船頭船尾、山巒和帆影的描繪,詩人將自然景觀與船行相結合,展現了江河夜晚的壯麗景色和航行的悠然自得之感。詩中的洪濤、長蘆、白霧和帆影等形象,使整個詩歌充滿了動感和浪漫氣息,讀者仿佛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江河之美和夜晚的寧靜。
賞析上,這首詩詞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通過細膩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和深情體驗。通過對船頭、船尾、山巒和帆影等元素的描繪,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神秘的夜晚航行場景,讓人產生遐想和尋思。整首詩的韻律流暢,用詞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詩意盎然的感受。
總之,《晚發長蘆》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以及對夜晚航行的表達,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航行的向往,以及對生活的獨特感悟。這首詩以其美麗的意象和優美的表達方式,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江河夜晚的壯麗畫卷,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與人生的詩意。
“船頭勾曲洪濤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fā zhǎng lú
晚發長蘆
chuán tóu gōu qū hóng tāo wài, chuán wěi zhǎng lú bái wù zhōng.
船頭勾曲洪濤外,船尾長蘆白霧中。
qiān lǐ shān róng chū shàng rì, yī jiāng fān yǐng jǐn chéng fēng.
千里山容初上日,一江帆影盡乘風。
“船頭勾曲洪濤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仄韻) 去聲九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