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毛猶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弱水毛猶沉”全詩
欲求鳳喙膠,弱水毛猶沉。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閻子常求琴弦》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閻子常求琴弦》
朝代:宋代
作者:晁補之
閻子常求琴弦,
朝朝彈繞聲不傳。
欲尋鳳喙膠,
弱水毛猶沉。
中文譯文:
閻子常常尋求琴弦,
每天彈奏,聲音卻無法傳達。
想要尋找鳳喙制作的膠,
但弱水中的鳥毛仍然下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音樂家閻子常的心境和不懈追求的精神。他持續不斷地尋求琴弦,但卻無法得到所需的聲音。這里的琴弦可以被視為他追求音樂藝術的象征,而斷絕的弦上音則代表音樂的失落和無法傳達的遺憾。
接著,詩中提到了鳳喙膠,鳳喙是傳統制作膠水的材料之一,象征著珍貴和稀少。閻子常希望能夠找到這樣的膠水,以修復琴弦,使音樂能夠再次傳達。然而,詩中描述弱水中的鳥毛仍然下沉,暗示著即使他努力尋找,珍貴的材料仍然難以獲得,阻礙了他實現音樂的愿望。
整首詩通過描寫閻子常對音樂的追求和努力,表達了他對完美音樂的渴望和無奈。詩中運用了象征手法,鳳喙膠和弱水毛都是難以得到的材料,象征了閻子常在追求音樂藝術時遇到的困難和挑戰。這首詩詞寄托了作者對音樂家執著追求的贊美,并表達了創作者對追求藝術的人們的共鳴和鼓勵。
“弱水毛猶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n zi cháng qiú qín xián
閻子常求琴弦
xiān shēng sān chǐ qín, duàn jué xián shàng yīn.
先生三尺琴,斷絕弦上音。
yù qiú fèng huì jiāo, ruò shuǐ máo yóu chén.
欲求鳳喙膠,弱水毛猶沉。
“弱水毛猶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