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載昌期尚此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載昌期尚此逢”全詩
南歸已后鍾山集,猶憶君王代塵松。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虹縣逢無斁二首二》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虹縣逢無斁二首二》
朝代:宋代
作者:晁補之
千載昌期尚此逢,
詢謀多在布韋中。
南歸已后鍾山集,
猶憶君王代塵松。
中文譯文:
千載昌盛的時期還在此相逢,
多次商討計劃都在布韋中。
南歸歸來后,在鍾山集會,
仍然懷念君王代代相傳的松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表達了對過去盛世的懷念和對君王的思念之情。
詩的開頭寫道:“千載昌期尚此逢”,意味著此刻正值一個輝煌的時期。詩人感慨這個輝煌時期仍然存在,而他正好在這個時期中相逢。這句話傳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敬仰和對時代的認同。
接下來的兩句:“詢謀多在布韋中”,描繪了詩人和他的同伴們在布韋(一種常用的書寫材料)上商討計劃的情景。這句話暗示了他們在這個時期積極參與政治和決策的活動,展示了他們的才智和對國家發展的關注。
接著,詩人寫到自己南歸歸來后,在鍾山集會。鍾山是一個重要的文化聚集地,有許多文人雅士聚集于此,進行文化交流和創作。這里也可能象征著一個與過去輝煌時期的對接和傳承。
最后兩句:“猶憶君王代塵松”,表達了詩人對君王的思念之情。塵松可以指代君王代代相傳的血脈,也暗示了君王的高貴和不朽。詩人在這里表達了對過去君王的贊頌和對君王執政時的繁榮景象的懷念。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現了晁補之對過去輝煌時期的景仰和對君王的思念之情。同時,詩中也透露出晁補之積極參與政治和關心國家發展的態度。這首詩以其深情和意境的抒發,向讀者展示了晁補之對時代的理解和情感的表達。
“千載昌期尚此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óng xiàn féng wú yì èr shǒu èr
虹縣逢無斁二首二
qiān zǎi chāng qī shàng cǐ féng, xún móu duō zài bù wéi zhōng.
千載昌期尚此逢,詢謀多在布韋中。
nán guī yǐ hòu zhōng shān jí, yóu yì jūn wáng dài chén sōng.
南歸已后鍾山集,猶憶君王代塵松。
“千載昌期尚此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