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入青林久不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半入青林久不回”全詩
下洞水輪穿地底,冰崖吼怒卻重來。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開先寺前望瀑布》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開先寺前望瀑布》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白虹晝下昆侖頂,
半入青林久不回。
下洞水輪穿地底,
冰崖吼怒卻重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壯麗的自然景觀,作者站在開先寺前,遠望瀑布。詩中描繪了瀑布從高山之巔如白虹般飛瀉而下,一部分水流進入青蔥的樹林中消失不見,另一部分水流穿過地下洞穴,然后再次涌現在冰崖上,發出怒吼。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瀑布的景象,展示了壯美的自然景觀和自然力量的威嚴。瀑布從昆侖山的巔峰如白虹般直瀉而下,形成壯觀的場景。其中一部分水流進入青林之中,消失在茂密的樹木之間,給人以一種神秘感和隱秘感。另一部分水流則穿過地下洞穴,仿佛地底的水輪,然后再次涌現在冰崖上,發出震撼人心的怒吼聲。整首詩通過描述這一自然景觀,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對自然力量的贊嘆之意。
詩中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如將瀑布比喻為白虹、水流穿地底的洞穴比喻為水輪,使得描繪更加生動形象。同時,通過對不同部分的描寫,表現了瀑布的連續流動和循環的特點,增強了詩中的動感。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主題,通過描繪瀑布的壯麗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對自然力量的贊嘆。讀者在欣賞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麗和宏偉,體會到人與自然的微妙關系,同時也可以在詩中感受到作者對自然景觀的深深熱愛和向往之情。
“半入青林久不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āi xiān sì qián wàng pù bù
開先寺前望瀑布
bái hóng zhòu xià kūn lún dǐng, bàn rù qīng lín jiǔ bù huí.
白虹晝下昆侖頂,半入青林久不回。
xià dòng shuǐ lún chuān dì dǐ, bīng yá hǒu nù què chóng lái.
下洞水輪穿地底,冰崖吼怒卻重來。
“半入青林久不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