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歸時君不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正是歸時君不歸”全詩
正是歸時君不歸,及至君來花又少。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綴古詩懷家》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綴古詩懷家》
朝代:宋代
作者:晁補之
二月已破三月來,
蝴蝶忽然滿芳草。
正是歸時君不歸,
及至君來花又少。
中文譯文:
二月已經過去,三月來臨,
蝴蝶突然飛滿了芳草間。
此時正是歸去的時候,君卻未歸,
等到君歸來時,花兒已經凋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離別和重逢的情景,并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更迭的感慨。
首先,詩的前兩句寫道二月已過,三月來臨,蝴蝶突然飛滿了芳草間。這里,二月已破三月來的描寫暗示著時間的流逝,人事的變遷。蝴蝶忽然滿芳草,形象地表現了春天的到來和大自然的生機勃發,與離別的主題形成了對比。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思念和期盼。正是歸時君不歸,及至君來花又少。這里的“君”指代離別的對象,可能是親友或愛人。詩人希望君歸來,但當君歸來時,花兒已經凋零,暗示著時間的無情和離別的不可逆轉。
整首詩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將詩人的情感與時光的流轉相結合,表達了人事更迭和離別的主題。詩人對離別的思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交織在詩中,給讀者帶來深深的觸動和思考。
晁補之是宋代著名的詩人,他的作品以婉約細膩、意境深遠而著稱。《綴古詩懷家》這首詩正是他才情的體現,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離別和時光流逝的感慨,讓人不禁沉思和感嘆人生的無常。
“正是歸時君不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uì gǔ shī huái jiā
綴古詩懷家
èr yuè yǐ pò sān yuè lái, hú dié hū rán mǎn fāng cǎo.
二月已破三月來,蝴蝶忽然滿芳草。
zhèng shì guī shí jūn bù guī, jí zhì jūn lái huā yòu shǎo.
正是歸時君不歸,及至君來花又少。
“正是歸時君不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