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行萱草一時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兩行萱草一時榮”全詩
春風百卉芳菲盡,長夏幽花卻稱情。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東皋十首》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東皋十首》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東皋為背景,描繪了四季的景色和花草的變化。
中文譯文:
新植青桐小逕成,
兩行萱草一時榮。
春風百卉芳菲盡,
長夏幽花卻稱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東皋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四季變化的感慨。首先,詩的開頭描述了新種植的青桐樹和小徑,意味著東皋的美景正在展現出來。接著,作者提到兩行萱草同時繁盛,這里用草的生長來象征春天的繁榮和美麗。然而,春風過后,百卉芳菲盡,花朵凋謝散去,意味著春天的美麗逐漸消失。而到了長夏,幽深的花朵卻更能表達出人們的情感。這里,作者用花朵的變化來反映人情世故的不同,春天的花朵雖然美麗,但是沒有深意;而長夏的幽花則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和思考。
整首詩通過描繪東皋的四季景色和花草的變化,抒發了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人情世故的思考。通過春夏兩季的對比,作者表達了對于浮華美麗和內心深沉情感的思考,以及對于真實感人之美的追求。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晁補之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對人情世故的感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兩行萱草一時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gāo shí shǒu
東皋十首
xīn zhí qīng tóng xiǎo jìng chéng, liǎng xíng xuān cǎo yī shí róng.
新植青桐小逕成,兩行萱草一時榮。
chūn fēng bǎi huì fāng fēi jǐn, cháng xià yōu huā què chēng qíng.
春風百卉芳菲盡,長夏幽花卻稱情。
“兩行萱草一時榮”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