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猶得到金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有時猶得到金鑾”全詩
舊職尚兼黃閣貴,前驅新擁碧油寒。
靜憐風竹經宵聽,老愛山云盡日看。
魂夢不知關塞外,有時猶得到金鑾。
分類:
作者簡介(寇準)

萊國忠愍公寇準(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貶寇準衡州司馬,是時寇準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團練副使李迪迎寇準尸靈厝于衡州(今衡陽市)岳屏山花藥寺,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初到長安書懷》寇準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初到長安書懷》是宋代文學家寇準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初到長安時的感懷
推薦承受皇帝的贊揚,安撫凋敝之地,
恰逢年景豐收,萬家井泉安寧。
舊時的職責仍然受到尊崇,新的使命更加光榮。
靜靜地傾聽風吹竹林的聲音,老是鐘情于山和云,整日觀賞。
在夢中的靈魂并不知道邊關外的事,
但有時仍然能夠達到皇帝的殿堂。
詩意:
《初到長安書懷》是寇準在初到長安時的心情抒發。詩中描繪了他在長安的新職位上薦舉賢才、安撫民眾的場景,表達了他對豐收年景和社會安寧的喜悅。雖然他的舊職責仍然受到重視,但新的使命更加光榮。他靜靜地聆聽風聲和竹林的聲音,沉醉于山景和云霞,尋求內心的寧靜和滿足。雖然身在長安,但他的思緒時而飄向邊關以外的地方。在詩的結尾,他表達了一種希望,即有時候他能夠獲得皇帝的賞識和認可。
賞析:
《初到長安書懷》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內心情感,展現了寇準在長安生活中的體驗和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薦舉才能和安撫民眾的責任與豐收年景和社會安寧相對照,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新職位的重要性和使命的感慨。詩中的"靜憐風竹經宵聽,老愛山云盡日看"一句,表達了作者追求寧靜、追求自然與山水的情感。最后兩句"魂夢不知關塞外,有時猶得到金鑾",則表達了作者心有所向,希望能夠得到皇帝的認可和賞識。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對長安新生活的思考,凸顯了寇準作為一位文人官員的心境和追求。
“有時猶得到金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dào cháng ān shū huái
初到長安書懷
jiàn chéng dān zhào fǔ diāo cán, shì zhí nián fēng wàn jǐng ān.
薦承丹詔撫凋殘,適值年豐萬井安。
jiù zhí shàng jiān huáng gé guì, qián qū xīn yōng bì yóu hán.
舊職尚兼黃閣貴,前驅新擁碧油寒。
jìng lián fēng zhú jīng xiāo tīng, lǎo ài shān yún jǐn rì kàn.
靜憐風竹經宵聽,老愛山云盡日看。
hún mèng bù zhī guān sài wài, yǒu shí yóu dé dào jīn luán.
魂夢不知關塞外,有時猶得到金鑾。
“有時猶得到金鑾”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