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傳呼獬豸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識傳呼獬豸威”全詩
三千士里文章伯,四十年來錦繡衣。
節比青松當澗直,心隨黃雀繞檐飛。
鄉中賀者唯爭路,不識傳呼獬豸威。
分類:
作者簡介(盧綸)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和陳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獻上侍中因呈同院諸公》盧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陳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獻上侍中因呈同院諸公》是唐代盧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金印垂鞍白馬肥,
不同疏廣老方歸。
三千士里文章伯,
四十年來錦繡衣。
節比青松當澗直,
心隨黃雀繞檐飛。
鄉中賀者唯爭路,
不識傳呼獬豸威。
中文譯文:
金印佩戴,鞍上的白馬飽滿健壯,
與他人不同,寬廣的經驗使他老邁而歸來。
在三千士人之中,他是文學的領袖,
四十年來,他一直身披錦繡的衣袍。
他的節操堅定如同青松直立在澗邊,
他的心靈如同黃雀繞檐飛舞。
鄉中的賀客爭相堵塞道路,
但他們并不了解他身上所具有的官職和威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盧綸為了表達對陳翃的敬意和贊頌而創作的。陳翃是唐代的一位官員,他的聲望和地位非常高,具有侍中和少尹的職位,同時還是侍御史。詩中通過描繪陳翃金印佩戴、騎在飽滿健壯的白馬上的形象,向人們展示了他的威嚴和顯赫的地位。
詩中提到陳翃與他人不同,歸來時他已經年老,但卻是因為他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他在三千士人之中擔任著文章之伯的角色,意味著他是文學的領袖,具有卓越的才華和學問。四十年來,他一直身披錦繡的衣袍,這也是對他豐富的官職和榮耀的描述。
詩中進一步描繪了陳翃的品德和風范。他的節操堅定不移,就像青松一樣筆直地矗立在澗邊,不受外界的干擾和誘惑。他的心靈自由自在,就像黃雀繞檐飛舞,充滿了活力和自由的氣息。
最后兩句表達了陳翃的威望和影響力。在他的家鄉,前來祝賀的人絡繹不絕,擁擠成堵,但這些人并不真正了解他身上的官職和權威,只是單純地為了向他表示祝賀而擁擠在一起。
整首詩詞以高度贊揚和頌揚的語氣,展示了陳翃卓越的地位、卓越的才華和崇高的品德。通過對他的描繪,詩人也間接地傳達了對士人的理想追求和崇高的價值觀。
“不識傳呼獬豸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hén hóng láng zhōng bài běn fǔ shǎo yǐn jiān shì yù shǐ xiàn shàng shì zhōng yīn chéng tóng yuàn zhū gōng
和陳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獻上侍中因呈同院諸公
jīn yìn chuí ān bái mǎ féi, bù tóng shū guǎng lǎo fāng guī.
金印垂鞍白馬肥,不同疏廣老方歸。
sān qiān shì lǐ wén zhāng bó,
三千士里文章伯,
sì shí nián lái jǐn xiù yī.
四十年來錦繡衣。
jié bǐ qīng sōng dāng jiàn zhí, xīn suí huáng què rào yán fēi.
節比青松當澗直,心隨黃雀繞檐飛。
xiāng zhōng hè zhě wéi zhēng lù, bù shí chuán hū xiè zhì wēi.
鄉中賀者唯爭路,不識傳呼獬豸威。
“不識傳呼獬豸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