豸怎么讀 豸的意思

漢字 | 豸 |
---|---|
讀音 |
|
注音 | ㄓˋ |
部首 | [豸] 豹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7 部外:0 |
異體字 | ?? ?? ?? ?? ?? |
字形結構 | 獨體字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C78 |
其它編碼 | 五筆:eer|etyt 倉頡:bshh 鄭碼:pqa 四角:20222 |
筆順編碼 | 3443533 |
筆順筆畫 | ノ丶丶ノフノノ |
筆順名稱 | 撇 點 點 撇 彎鉤 撇 撇 |
豸字的意思
古書上指沒有腳的蟲子。[蟲豸]舊時對蟲子的通稱。
[zhài][冠豸山]山名,在福建省連城。
豸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豸
zhì ㄓˋ
古書上說的沒有腳的蟲:蟲豸(蟲子的通稱)。 〔獬豸〕同“獬”。 解決。英語 KangXi radical 153; legless insects; a legendary beast
德語 Radikal Nr. 153 = Reptil, Katze, kleines haariges Tier, mystisches Tier (S)
法語 insecte rampant,153e radical
豸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豸 zhì
〈名〉
(1) 本指長脊獸,如貓、虎之類。引申為無腳的蟲,體多長,如蚯蚓之類 [an insect without feet or legs]
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爾雅》
(2) 又如:豸豸(獸背隆長的樣子)
詞性變化
◎ 豸 zhì
〈動〉
通“解”。解決 [solve]
使子逞其志,庶有豸乎。——《左傳》
豸字的辭典解釋
爬蟲類的總稱。《說文解字·豸部》:「豸,獸長脊,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殺形。」
參見「[[獬豸]]」條。
辦法。《左傳·宣公十七年》:「使郤逞其志,庶有豸乎!」
二一四部首之一。
康熙字典解釋
豸【酉集中】【豸部】 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0畫
《唐韻》池爾切《集韻》《韻會》丈尒切,??音坁。《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集韻》亦作??。
又《說文》獸長??,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殺形。《註》徐鍇曰:豸豸,背隆長貌。
又解也。《左傳·宣十七年》使卻子逞其志,庶有豸乎。《註》豸,解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陂池貏豸。《文選·李善註》貏豸,漸平貌。
又嫋娜也。《張衡·西京賦》增嬋娟以跐豸。《註》跐豸,姿狀嫋娜也。
又《正韻》丈幾切,音跱。義同。
又《廣韻》宅買切《集韻》《韻會》丈蟹切,??音??。與廌通。《史記·司馬相如傳》弄解豸。《後漢·輿服志》法冠,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故以爲冠。《佩觿集》蟲豸之豸爲獬廌。《廣韻》同??。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豸【卷九】【豸部】
獸長??,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殺形。凡豸之屬皆從豸。池爾切。司殺讀若伺候之伺
說文解字注
(豸)獸長??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殺形。緫言其義其形。故不更言象形也。或曰此下當有象形二字。司今之伺字。許書無伺。凡獸欲有所伺殺、則行步詳宷。其脊若加長。豸豸然、長皃。文象其形也。周禮射人。以貍步張三侯。注云。貍、善搏者也。行則止而儗度焉。其發必??。是以量矦道法之也。許言獸者、謂凡殺物之獸也。釋蟲曰。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按凡無足之蟲體多長。如蛇蚓之類。正長脊義之引伸也。上林賦曰。陂池貏豸。卽子虛賦之罷池陂陀。西京賦曰。增嬋娟以此豸。按貏豸謂迆邐之長。此豸謂婀娜之長。亦皆長義之引伸。古多叚豸爲解廌之廌。以二字古同音也。廌與解古音同部。是以廌訓解。方言曰。廌、解也。左傳。庶有豸乎。釋文作廌。引方言廌、解也。正義作豸。引方言豸、解也。今本釋文廌譌爲鳩。今本方言廌譌爲瘛。音胡計切。葢古書之難讀如此。池爾切。十六部。凡豸之屬皆從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