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憶此時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憶此時情”全詩
老懷驚聚散,一酌慰平生。
陋巷連墻久,長淮照眼明。
到官紛訟牒,應憶此時情。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九日三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日三首》是蘇轍的作品,他是宋代的一位著名文學家和政治家。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河畔的九月即將過去,山陽的秋天漸漸來臨。
年老的心情感到惶恐不安,舉杯暢飲來安慰一生。
破舊的巷子與墻壁相連已久,長江的水面明亮晶瑩。
即將赴任的官員頻繁地起訴和函文,應當懷念此時的心情。
詩意:
《九日三首》是蘇轍借著描繪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表達了對歲月流轉和人生經歷的思考。詩人通過河畔和山陽的景物描繪,展現了時間的流逝和季節更替的感覺。他描述了自己年老的心情,感嘆時間的匆匆和生命的短暫,同時寄托了對平凡生活的欣賞和對未來的期望。最后,詩人通過描寫官員的忙碌和紛爭,提醒人們珍惜當下,懷念過去的美好時光。
賞析:
蘇轍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光陰易逝和生命有限的思考。他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將時間的流逝與個人情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詩中的河畔和山陽,展現了季節的變化和自然界的宏偉。老懷驚聚散,一酌慰平生,表達了詩人對年老的擔憂和尋求內心安慰的心情。陋巷連墻久,長淮照眼明,通過描繪陋巷和長江的景象,突顯出歲月的滄桑和光陰的流轉。到官紛訟牒,應憶此時情,詩人通過官員的紛爭,提醒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要珍惜當下,懷念過去的美好時光。整首詩以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珍惜當下的深刻思考,展現了蘇轍獨特的詩歌才華。
“應憶此時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rì sān shǒu
九日三首
hé shuò jīn jiāng dào, shān yáng jìn yù xíng.
河朔今將到,山陽近欲行。
lǎo huái jīng jù sàn, yī zhuó wèi píng shēng.
老懷驚聚散,一酌慰平生。
lòu xiàng lián qiáng jiǔ, zhǎng huái zhào yǎn míng.
陋巷連墻久,長淮照眼明。
dào guān fēn sòng dié, yīng yì cǐ shí qíng.
到官紛訟牒,應憶此時情。
“應憶此時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