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得春來怕春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得春來怕春晚”全詩
欲得春來怕春晚,春來會似出山云。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同外孫文九新春五絕句》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外孫文九新春五絕句》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五絕詩。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佳人旋貼釵頭勝,
園父初挑雪底芹。
欲得春來怕春晚,
春來會似出山云。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與外孫文九共同迎接新春的情景。詩中通過描寫幾個場景和意象,表達了對春天的期待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賞析:
首句“佳人旋貼釵頭勝”,描繪了一個美麗的女子正在忙著貼花釵,顯得更加妖嬈動人。這句話通過佳人的動作,表達了對新春時光的喜悅和對美好的期盼。
第二句“園父初挑雪底芹”,園父指的是園子的主人,這里指作者自己。他剛剛開始挑選雪下的芹菜,這暗示著寒冬即將過去,春天即將到來。雪底芹的形象也象征著寒冷中的生命力和對春天的希冀。
第三句“欲得春來怕春晚”,表達了作者急切地期待春天的到來,但同時又擔心春天會來得太晚。這里的“春晚”既指春天來臨的時間晚,也暗示了年華逝去的迅速。作者感嘆時光的流轉,希望能夠盡快享受春天的美好。
最后一句“春來會似出山云”,用出山的云朵比喻春天的到來。云朵在山中升起,春天也將如云一般到來。這句話形象地表達了春天的神奇和迅速。
整首詩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春天的期待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作者通過描繪具體的場景和意象,將自己的情感與讀者共鳴,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春天即將到來的喜悅和對時光的珍惜。同時,詩中的意象和比喻也增添了詩歌的藝術感和意境,使整首詩更富有詩意。
“欲得春來怕春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wài sūn wén jiǔ xīn chūn wǔ jué jù
同外孫文九新春五絕句
jiā rén xuán tiē chāi tóu shèng, yuán fù chū tiāo xuě dǐ qín.
佳人旋貼釵頭勝,園父初挑雪底芹。
yù de chūn lái pà chūn wǎn, chūn lái huì shì chū shān yún.
欲得春來怕春晚,春來會似出山云。
“欲得春來怕春晚”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