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憂長被達人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多憂長被達人憐”全詩
早病固須閑地著,多憂長被達人憐。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再和十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和十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轍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再和十首
一官疏散自疑仙,
三考應成醉日千。
早病固須閑地著,
多憂長被達人憐。
中文譯文:
重新寫十首詩詞
一個官員自己離職懷疑是仙人,
三次考試都通過,醉酒的日子無數。
早年患病,確實需要在寧靜的地方寫作,
因為多愁善感,長久以來一直受到有才華的人的關懷。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蘇轍的自我感嘆,他在詩中以自嘲和自省的口吻,表達了自己在官場上的遭遇和心境。詩人曾經擔任過官職,但最終選擇了辭職,他對自己的決定和經歷感到疑惑和迷茫。他在詩中提到了自己三次考試的成功,意味著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和才華,但同時也暗示了他感到醉心于文學創作、追求自由和寧靜的內心渴望。
詩人蘇轍同時透露了自己的早年病痛和憂慮,他在這種狀況下,更加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來專心寫作。他的多愁善感和內斂的性格使得他在文壇上備受賞識和關懷,同時也讓他倍感壓力和困擾。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含蓄的語言,抒發了蘇轍內心的矛盾和疑慮。他對官場的失望和對文學的追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了他對自由和個人追求的渴望。同時,詩中流露出的自嘲和自省,使詩人更加親近讀者,引發共鳴。
詩人蘇轍在這首詩詞中以自身經歷為素材,表達了對人生選擇和困境的思考。這首詩詞不僅是一種個人的抒發,也反映了當時士人對官場和文學的矛盾關系的思考。它展示了蘇轍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對自我身份的探索,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和文化價值。
“多憂長被達人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hé shí shǒu
再和十首
yī guān shū sàn zì yí xiān, sān kǎo yīng chéng zuì rì qiān.
一官疏散自疑仙,三考應成醉日千。
zǎo bìng gù xū xián dì zhe, duō yōu zhǎng bèi dá rén lián.
早病固須閑地著,多憂長被達人憐。
“多憂長被達人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