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白發信乘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相看白發信乘危”全詩
未熟黃粱驚破夢,相看白發信乘危。
豚肩尚有冬深味,蠶器應逢市合時。
父老為公留臘酒,不須猶唱式微詩。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李曼朝散得郡西歸留別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李曼朝散得郡西歸留別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風波平靜后,我得以回到故鄉西歸,
烏鵲喧鬧,街巷中的人們都知道。
未能實現的黃粱美夢被驚醒,
我們相互看著,白發間傳遞著憂慮。
肩上的擔子仍然沉甸甸,冬天的味道深入骨髓,
蠶繭應該在適時合市。
父老為了公共利益而留下美酒,
不再需要那微不足道的詩歌吟唱。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轍回到家鄉后的感受和思考。風波平息后,他終于得以回到西歸的故鄉。烏鵲喧鬧是指人們都知道他歸來的消息。然而,他在外的時候未能實現的美好夢想被現實打破,面對親友,彼此間透露出的都是憂慮和擔憂。詩中提到的肩上的擔子沉甸甸,指的是責任和壓力,而冬天的味道代表著寒冷和艱難。蠶繭應該在適時合市,暗示著人們應該在合適的時機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價值。最后,蘇轍提到父老為公共利益而留下美酒,不再需要微不足道的詩歌吟唱,表達了他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自己角色的認識。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回到家鄉后的心境和對現實的思考。詩中通過對風波平息后的歸鄉描寫,展現了作者內心的喜悅和對故鄉的眷戀。然而,同時也透露出作者對人生的疑慮和對未來的憂慮。詩中的肩上擔子、冬天的味道等意象,傳遞出作者內心的壓力和困擾。最后,作者提到父老為公共利益而留下美酒,不再需要微不足道的詩歌吟唱,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自己角色的認識。整首詩詞情感真摯,富有哲理,通過對現實的觀察和思考,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索。
“相看白發信乘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lǐ màn cháo sàn dé jùn xī guī liú bié èr shǒu
次韻李曼朝散得郡西歸留別二首
fēng bō dìng hòu dé xī guī, wū què xuān hū lǐ xiàng zhī.
風波定後得西歸,烏鵲喧呼里巷知。
wèi shú huáng liáng jīng pò mèng, xiāng kàn bái fà xìn chéng wēi.
未熟黃粱驚破夢,相看白發信乘危。
tún jiān shàng yǒu dōng shēn wèi, cán qì yīng féng shì hé shí.
豚肩尚有冬深味,蠶器應逢市合時。
fù lǎo wèi gōng liú là jiǔ, bù xū yóu chàng shì wēi shī.
父老為公留臘酒,不須猶唱式微詩。
“相看白發信乘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