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病方耽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病方耽睡”全詩
鵠鷺紛來下,旌旗儼未攻。
馳詞看倚馬,余力送征鴻。
逸足誰先到,孤標想暗空。
晶熒雙鏡并,高下片言公。
老病方耽睡,飛沉一夢中。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試院唱酬十一首 觀試進士呈試官》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試院唱酬十一首 觀試進士呈試官》是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其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松庭散朝日,棘戶啟秋風。
鵠鷺紛來下,旌旗儼未攻。
馳詞看倚馬,余力送征鴻。
逸足誰先到,孤標想暗空。
晶熒雙鏡并,高下片言公。
老病方耽睡,飛沉一夢中。
譯文:
松庭中灑落朝陽,棘戶啟動秋風。
鷺鳥和白鶴紛紛降臨,旌旗整齊但尚未出擊。
急馳的使者觀察著依靠馬匹的人,我盡全力送行遠去的鴻雁。
誰會率先到達目的地,我孤立的標志象征著無人問津。
明亮的燈光映照在兩面鏡子上,高下立見,我只能說出片言之辭。
年老疾病使我沉迷入睡,一場夢境中我飛翔而沉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轍寫給參加進士考試的考生的,表達了他對考生的慰問和祝福之情。整首詩通過描繪松庭散發朝陽、秋風吹動棘戶等景象,展現了嚴峻的考試環境和考生們的奮發向前的精神面貌。
詩中的鵠鷺紛來下,旌旗儼未攻,形象地描繪了考場上聚集了眾多的考生,旌旗整齊,戰鼓未響,象征著考生們即將面對激烈的競爭。
馳詞看倚馬,余力送征鴻,表達了蘇轍對考生們的贊賞和鼓勵,他觀察著使者們急馳而去,以及考生們依靠馬匹出行,盡自己的力量送行,希望他們能夠順利通達目的地。
逸足誰先到,孤標想暗空,表達了蘇轍對考生們的擔憂和思慮,他想知道誰能夠率先到達目的地,而自己孤立的標志則象征著無人問津的境遇。
最后兩句“晶熒雙鏡并,高下片言公。老病方耽睡,飛沉一夢中。”描繪了作者年紀已老,身體疾病,沉迷于睡眠,只能在夢境中飛翔而沉淪。這也可理解為作者自述自己在官場中的不遇和失意。
總體而言,這首詩寄托了蘇轍對考生們的期望和祝福,也反映了作者在政治生涯中的困惑和失意,以及對逝去光陰的感慨。通過對考生和自身的對比,展現了對于士人命運的思考和反思,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老病方耽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ì yuàn chàng chóu shí yī shǒu guān shì jìn shì chéng shì guān
試院唱酬十一首 觀試進士呈試官
sōng tíng sàn cháo rì, jí hù qǐ qiū fēng.
松庭散朝日,棘戶啟秋風。
gǔ lù fēn lái xià, jīng qí yǎn wèi gōng.
鵠鷺紛來下,旌旗儼未攻。
chí cí kàn yǐ mǎ, yú lì sòng zhēng hóng.
馳詞看倚馬,余力送征鴻。
yì zú shuí xiān dào, gū biāo xiǎng àn kōng.
逸足誰先到,孤標想暗空。
jīng yíng shuāng jìng bìng, gāo xià piàn yán gōng.
晶熒雙鏡并,高下片言公。
lǎo bìng fāng dān shuì, fēi chén yī mèng zhōng.
老病方耽睡,飛沉一夢中。
“老病方耽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