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眼繁華真一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過眼繁華真一夢”全詩
月影隨人深有意,車音爭陌去如流。
酒消鑿落寧論斗,魚照琉璃定幾頭。
過眼繁華真一夢,終宵寂寞未應愁。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王鞏上元見寄三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王鞏上元見寄三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繁燈厭倦作閑游,行到僧居院院留。
翻譯:繁華的燈火令人厭倦,我來到僧人居住的寺院,寺院里讓我留下。
月影隨人深有意,車音爭陌去如流。
翻譯:月亮的影子伴隨著人們,有著深刻的意味,車輛的聲音在街道上匆匆而過。
酒消鑿落寧論斗,魚照琉璃定幾頭。
翻譯:飲酒消磨了心中的煩躁,無需計較斗量的多少;魚兒在琉璃缸中照映,卻無法確定有幾條。
過眼繁華真一夢,終宵寂寞未應愁。
翻譯:經過眼前的繁華都如同一場夢境,整夜的寂寞并沒有引發愁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蘇轍在上元節時游覽寺院的情景,并表達了一種對塵世繁華的感慨和對寂寞的思考。
詩中的"繁燈"和"車音"象征著塵世的喧囂和繁華,而"僧居院"則代表著寧靜和清凈的寺院。詩人心生疲倦,渴望遠離喧囂,于是來到僧院,尋找內心的寧靜。詩人在寺院中感受到月光的靜謐和意義深遠,而車輛的喧囂則顯得匆忙而短暫。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談到飲酒和觀賞魚兒。飲酒消磨了心中的煩躁,使他不再計較物質的多少,而魚兒在琉璃缸中的倒影,模糊了具體數量,增添了一種虛幻之感。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繁華世界的感慨。他認為塵世的繁華如同過眼云煙,虛幻不實,猶如一場夢境。然而,盡管夜晚的寂寞讓人感到孤獨,但詩人并不為寂寞而感到憂愁。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塵世繁華的厭倦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表達了對物質世界虛幻性的思考。同時,詩中展示了蘇轍對生活的淡泊和豁達的態度,以及他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
“過眼繁華真一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wáng gǒng shàng yuán jiàn jì sān shǒu
次韻王鞏上元見寄三首
fán dēng yàn juàn zuò xián yóu, xíng dào sēng jū yuàn yuàn liú.
繁燈厭倦作閑游,行到僧居院院留。
yuè yǐng suí rén shēn yǒu yì, chē yīn zhēng mò qù rú liú.
月影隨人深有意,車音爭陌去如流。
jiǔ xiāo záo luò níng lùn dòu, yú zhào liú lí dìng jǐ tóu.
酒消鑿落寧論斗,魚照琉璃定幾頭。
guò yǎn fán huá zhēn yī mèng, zhōng xiāo jì mò wèi yīng chóu.
過眼繁華真一夢,終宵寂寞未應愁。
“過眼繁華真一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