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孤枕有鄉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夢回孤枕有鄉情”全詩
厭看門外繁星動,想見僧窗一點明。
老罷逢春無樂事,夢回孤枕有鄉情。
重因佳句思樊口,一紙家書百鎰輕。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王適上元夜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王適上元夜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宿雨初乾試火城,
端居無計伴游行。
厭看門外繁星動,
想見僧窗一點明。
老罷逢春無樂事,
夢回孤枕有鄉情。
重因佳句思樊口,
一紙家書百鎰輕。
譯文:
雨后初晴試點火,
我獨自坐在家中,無計劃與游人同行。
厭倦看著門外繁星閃動,
渴望看到僧窗中的一點明亮。
我年紀漸長,不再參與春天的歡樂活動,
卻在夢中回憶起故鄉的情景。
因為佳句的啟發,我思念著遠方,
一封家書比百枚重金更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寧靜而孤獨的場景。雨后初晴,蘇轍獨自一人坐在家中,試著點燃火堆。他感到無聊和無計劃,希望有人陪伴他一同游覽。他厭倦了看著門外繁星閃爍的景象,而渴望看到僧窗中的一點明亮,寄托了他對內心寧靜與靈性的向往。
詩中表達了作者年紀漸長的心境。他已經老去,不再參與春天的歡樂事物,但在夢中他回憶起了故鄉的情景,喚起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文學的熱愛和對家書的珍重。他因為佳句的啟發而思念遠方,一封家書的價值比百枚重金更輕,表明了他對家書的珍視和對思鄉之情的深切。
整首詩以寂靜、孤獨的氛圍為背景,反映了作者內心的思考和情感的寄托。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個人情感的表達,表現了對內心寧靜、靈性追求以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夢回孤枕有鄉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wáng shì shàng yuán yè èr shǒu
次韻王適上元夜二首
sù yǔ chū gān shì huǒ chéng, duān jū wú jì bàn yóu xíng.
宿雨初乾試火城,端居無計伴游行。
yàn kān mén wài fán xīng dòng, xiǎng jiàn sēng chuāng yì diǎn míng.
厭看門外繁星動,想見僧窗一點明。
lǎo bà féng chūn wú lè shì, mèng huí gū zhěn yǒu xiāng qíng.
老罷逢春無樂事,夢回孤枕有鄉情。
zhòng yīn jiā jù sī fán kǒu, yī zhǐ jiā shū bǎi yì qīng.
重因佳句思樊口,一紙家書百鎰輕。
“夢回孤枕有鄉情”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