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氣初凝火尚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金氣初凝火尚流”全詩
脾病家人不教飲,官廚好酒亦難求。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兩中秋絕句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兩中秋絕句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秋佳節時,我身處潁川城下,正值兩個中秋相隔。天空中的明月如黃金般明亮,寒氣剛剛開始凝結,而熾熱的火焰仍在流動。
然而,由于我的脾病,家人不允許我飲酒,無法與他們一同共享佳節。即使在官廚中,好酒也難以獲得。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轍在中秋佳節時的心境和困擾。他身處潁川城下,觀賞著兩個中秋的月亮。明亮的月光和凝結的寒氣在他的眼前交織,而他卻無法盡情地享受佳節的酒宴。他的脾病成為制約他歡慶的障礙,即使在官廚中,他也無法品嘗到美酒的滋味。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中秋佳節的景象和蘇轍的困擾,表達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和無奈。詩中的兩個中秋代表了時間的推移和生活的變遷,而蘇轍似乎被困在了過去的回憶和現實的困境中。明亮的月光和凝結的寒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顯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紛擾。他渴望與家人一同共度佳節,品嘗美酒,但由于脾病的限制,他被迫放棄了這種愿望。
這首詩詞傳達了對家庭、團聚和快樂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作者身體上的困擾和無奈。通過對個人情感和現實局限的描繪,詩詞引發了讀者對生活中種種不盡如人意的情況的思考。它呈現了一種微妙的情緒,既有對中秋佳節的向往,又有對現實限制的無奈和沮喪。
“金氣初凝火尚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ǎng zhōng qiū jué jù èr shǒu
兩中秋絕句二首
yǐng chuān chéng xià liǎng zhōng qiū, jīn qì chū níng huǒ shàng liú.
潁川城下兩中秋,金氣初凝火尚流。
pí bìng jiā rén bù jiào yǐn, guān chú hǎo jiǔ yì nán qiú.
脾病家人不教飲,官廚好酒亦難求。
“金氣初凝火尚流”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