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佛僧何處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事佛僧何處著”全詩
三年欲到官為礙,百里相望意自通。
無事佛僧何處著,人群鳥獸不妨同。
眼前簿領何時脫,一笑相看丈室中。
僧老經時不出山,法堂延客未曾關。
心開寶月嬋娟處,身寄浮云出沒間。
休夏巾瓶誰與共,迎秋水石不勝閑。
近來寄我《金剛》頌,欲指胸中無所還。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李朝散游洞山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李朝散游洞山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古寺依山占幾峰,
精廬仿佛類天宮。
三年欲到官為礙,
百里相望意自通。
無事佛僧何處著,
人群鳥獸不妨同。
眼前簿領何時脫,
一笑相看丈室中。
僧老經時不出山,
法堂延客未曾關。
心開寶月嬋娟處,
身寄浮云出沒間。
休夏巾瓶誰與共,
迎秋水石不勝閑。
近來寄我《金剛》頌,
欲指胸中無所還。
詩詞的中文譯文:
古寺依山占據幾座峰,
宏偉的廬堂仿佛天宮。
三年來,渴望而去官為阻礙,
百里相望,心意相通。
無事可做,佛僧們在何處修行,
人群、鳥獸都能和諧共處。
眼前的束縛何時能解脫,
在丈室中相互一笑。
僧老經常不離開山林,
法堂向來歡迎客人。
心中敞開,如寶月嬋娟之處,
身世如浮云,時隱時現。
夏日休憩,巾瓶與誰共享,
迎接秋天的水石,無比悠閑。
最近寄來《金剛》頌贊,
意欲表明內心無所留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蘇轍游覽洞山的景象和他心境中的思考。古寺依山而建,屹立于幾座峰巒之間,宏偉壯麗,仿佛天上的宮殿。作者渴望離開官場,但三年來一直受到阻礙,百里之遙相望,卻能感受到彼此的心意相通。
詩中表達了僧人與塵世的和諧共處。佛僧們無所事事地在何處修行,人類和動物也和平共處,彼此不妨礙。這種和諧與寧靜的景象使得作者感到愉悅,他期待能夠擺脫眼前的束縛,在家中與他人一同歡笑。
詩中還描述了僧老經常不出山,法堂卻常常歡迎客人的情景。這表明僧人常常守在山林中修行,而法堂則是向外界開放的場所,歡迎來訪者。作者在心中開啟了一片寶月嬋娟的地方,身世如浮云,時隱時現。
最后幾句表達了作者在夏日休憩時的心境,他與巾瓶共度悠閑時光,迎接著秋天的水石景色,無比寧靜。最近有人寄給他一首《金剛》頌贊,他想表明自己內心已無所留戀。
整首詩以洞山的景色為背景,表現了作者內心的寧靜與追求自由的渴望。通過描繪寺廟、僧人、自然景觀和心境的交織,展現了作者對自由、和諧與寧靜的向往。詩中運用了富有意境的描寫,以及對人與自然、內心與外界的關系的思考,呈現出深邃的詩意。整體而言,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于離世俗而追求心靈自由、和諧與寧靜的憧憬。
“無事佛僧何處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lǐ cháo sàn yóu dòng shān èr shǒu
次韻李朝散游洞山二首
gǔ sì yī shān zhàn jǐ fēng, jīng lú fǎng fú lèi tiān gōng.
古寺依山占幾峰,精廬仿佛類天宮。
sān nián yù dào guān wèi ài, bǎi lǐ xiāng wàng yì zì tōng.
三年欲到官為礙,百里相望意自通。
wú shì fú sēng hé chǔ zhe, rén qún niǎo shòu bù fáng tóng.
無事佛僧何處著,人群鳥獸不妨同。
yǎn qián bù lǐng hé shí tuō, yī xiào xiāng kàn zhàng shì zhōng.
眼前簿領何時脫,一笑相看丈室中。
sēng lǎo jīng shí bù chū shān, fǎ táng yán kè wèi zēng guān.
僧老經時不出山,法堂延客未曾關。
xīn kāi bǎo yuè chán juān chù, shēn jì fú yún chū mò jiān.
心開寶月嬋娟處,身寄浮云出沒間。
xiū xià jīn píng shuí yǔ gòng, yíng qiū shuǐ shí bù shèng xián.
休夏巾瓶誰與共,迎秋水石不勝閑。
jìn lái jì wǒ jīn gāng sòng, yù zhǐ xiōng zhōng wú suǒ hái.
近來寄我《金剛》頌,欲指胸中無所還。
“無事佛僧何處著”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六御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