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熱搜膏發癰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內熱搜膏發癰疥”全詩
羹藜飯芋如固然,飽食安眠真一快。
午雞鳴屋呼不起,欠伸吉貝重衾里。
此身南北付天工,竹杖芒鞋即行李。
夜長卻對一燈明,上池溢流微有聲。
幻中非幻人不見,本來日月無陰晴。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子瞻獨覺》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子瞻獨覺》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咄咄書空中有怪,
內熱搜膏發癰疥。
羹藜飯芋如固然,
飽食安眠真一快。
午雞鳴屋呼不起,
欠伸吉貝重衾里。
此身南北付天工,
竹杖芒鞋即行李。
夜長卻對一燈明,
上池溢流微有聲。
幻中非幻人不見,
本來日月無陰晴。
詩詞中的中文譯文如下:
書寫得那樣急促,空中似乎有些怪異,
內心熱癥困擾,搜尋藥膏治愈瘡疥。
吃著羹湯、藜飯和芋頭,雖然簡單卻足夠,
飽食之后,安眠真是一種快樂。
中午時分,雞鳴聲無法喚醒我,
欠伸后,還是懶洋洋地躺在被窩里。
這個身體,完全交給了天命安排,
手中的竹杖和腳上的草鞋就是我的行李。
夜晚漫長,只有一盞明燈相伴,
上面的池水溢流,微微發出聲響。
幻象中的景物只有幻象者可見,
本來的日月無論陰晴都不復存在。
這首詩詞表現了詩人的內心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詩人描述了自己內心的焦躁和不安,通過書寫來宣泄情感。他感到內心熱癥困擾,需要尋找藥膏來治愈自己的疾病。然而,他也明白簡單的生活能帶來滿足和寧靜,吃飽后能夠安心入眠。
詩人在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時,用到了一些細節描寫,如中午時分雞鳴聲無法喚醒他,以及夜晚時的明燈和溢流的池水聲。這些描寫增加了詩詞的真實感和生動性。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幻象和真實的思考。他認為,只有身處幻象中的人才能看到幻象,而本來的日月無論陰晴都不變。這反映了詩人對真實和虛幻的思考,以及對生活本質的思索。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焦躁與不安,以及對簡單生活的向往和對生活本質的思考。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情感和思想,使讀者能夠體會到他的心境和對生活的感悟。
“內熱搜膏發癰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zhān dú jué
次韻子瞻獨覺
duō duō shū kōng zhōng yǒu guài, nèi rè sōu gāo fā yōng jiè.
咄咄書空中有怪,內熱搜膏發癰疥。
gēng lí fàn yù rú gù rán, bǎo shí ān mián zhēn yī kuài.
羹藜飯芋如固然,飽食安眠真一快。
wǔ jī míng wū hū bù qǐ, qiàn shēn jí bèi zhòng qīn lǐ.
午雞鳴屋呼不起,欠伸吉貝重衾里。
cǐ shēn nán běi fù tiān gōng, zhú zhàng máng xié jí xíng lǐ.
此身南北付天工,竹杖芒鞋即行李。
yè zhǎng què duì yī dēng míng, shàng chí yì liú wēi yǒu shēng.
夜長卻對一燈明,上池溢流微有聲。
huàn zhōng fēi huàn rén bú jiàn, běn lái rì yuè wú yīn qíng.
幻中非幻人不見,本來日月無陰晴。
“內熱搜膏發癰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卦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