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暗山花自落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路暗山花自落鬟”全詩
明月飛來松嶺外,游人散落馬蹄間。
城嚴畫鼓初傳角,路暗山花自落鬟。
清境暫時都不見,夜深人盡始來還。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子瞻有美堂夜歸》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子瞻有美堂夜歸》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夜晚歸途中的景象,并通過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一種深沉的情感。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飲闌鐘虞欲移軒,
香霧猶殘金博山。
明月飛來松嶺外,
游人散落馬蹄間。
城嚴畫鼓初傳角,
路暗山花自落鬟。
清境暫時都不見,
夜深人盡始來還。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表達了夜晚歸途中的孤寂與迷茫。下面是對詩詞的賞析:
詩詞開篇描繪了一個飲酒的場景,鐘聲即將敲響,意味著夜晚的結束。而金博山上的香霧仍然殘留,這里可以理解為夜晚的氣息還未完全散去,暗示著夜色尚未消失。
接著,詩中描繪了明月從松嶺外飛來,明亮的月光照耀下,游人散落在馬蹄聲中。這里可以理解為夜晚的歸途,人們在月光下分散走向各自的歸途,形成了一種寂靜和孤獨的氛圍。
第三、四句描述了城市的嚴峻和道路的黑暗。畫鼓初傳角指的是城市的防御鼓聲開始傳來,暗示著歸途的艱險。而路暗山花自落鬟則表達了夜晚的幽深和孤獨,山花也似乎在黑暗中落下。
最后兩句表達了夜深人靜的景象,清境不再可見,人們開始歸來。這里可以理解為夜晚的歸途即將結束,人們開始回到安寧的環境中。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夜晚歸途中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一種孤寂和迷茫的情感。夜晚的歸途充滿了困難和不確定性,人們在黑暗中漫步,心中充滿了思考和疑惑。整首詩詞以凄涼的意境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蘇轍深邃的情感和對生命的思考。
“路暗山花自落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zhān yǒu měi táng yè guī
次韻子瞻有美堂夜歸
yǐn lán zhōng yú yù yí xuān, xiāng wù yóu cán jīn bó shān.
飲闌鐘虞欲移軒,香霧猶殘金博山。
míng yuè fēi lái sōng lǐng wài, yóu rén sàn luò mǎ tí jiān.
明月飛來松嶺外,游人散落馬蹄間。
chéng yán huà gǔ chū chuán jiǎo, lù àn shān huā zì luò huán.
城嚴畫鼓初傳角,路暗山花自落鬟。
qīng jìng zàn shí dōu bú jiàn, yè shēn rén jǐn shǐ lái huán.
清境暫時都不見,夜深人盡始來還。
“路暗山花自落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