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水彌彌漲海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盆水彌彌漲海潮”全詩
幽泉細細流巖鼻,盆水彌彌漲海潮。
但愛堅如湖上石,誰憐收自灶中焦。
蒼崖寒溜須佳蔭,尚少冬青石繭苗。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木山引水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木山引水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轍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水從山間流過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堅持不懈努力的推崇。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檐下枯槎拂荻梢,
山川迤邐費公瓢。
幽泉細細流巖鼻,
盆水彌彌漲海潮。
但愛堅如湖上石,
誰憐收自灶中焦。
蒼崖寒溜須佳蔭,
尚少冬青石繭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山水為背景,通過描繪水流的形象,抒發了作者對堅持不懈努力的謳歌和對自然的贊美。
首節寫檐下的枯槎拂動著荻花的尖端,表現出自然界微小的變動,以及水流的細膩之美。接著,詩人描述山川蜿蜒曲折,耗費了很多的公瓢(水桶),暗示了引水的艱辛和努力。
下一節描寫了幽深的泉水細細流過巖石的鼻腔,水源不斷,泉水源源不斷地流淌。而盆中的水一直漲潮,仿佛匯入了大海,形象地表達了水勢的旺盛和壯大。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堅持不懈努力的贊美,將其比作湖上的堅硬石頭,堅如磐石般不動搖。然而,作者又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誰會關心這些默默無聞的努力呢?這里有一種對努力的認同和對寂寞的感慨。
最后兩句描繪了蒼崖下的寒溜,指的是山間的溪水。詩人稱其為佳蔭,暗示著水的滋潤和生命的蓬勃。而冬青石和繭苗則表示生命的堅韌和持久。
整首詩以山水為背景,通過描繪水流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堅持不懈努力的推崇,并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現了生命的頑強和不息的精神。這首詩意境宏大,語言簡練,富有意境,展示了蘇轍的才華和對自然的敏感。
“盆水彌彌漲海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ù shān yǐn shuǐ èr shǒu
木山引水二首
yán xià kū chá fú dí shāo, shān chuān yǐ lǐ fèi gōng piáo.
檐下枯槎拂荻梢,山川迤邐費公瓢。
yōu quán xì xì liú yán bí, pén shuǐ mí mí zhǎng hǎi cháo.
幽泉細細流巖鼻,盆水彌彌漲海潮。
dàn ài jiān rú hú shàng shí, shuí lián shōu zì zào zhōng jiāo.
但愛堅如湖上石,誰憐收自灶中焦。
cāng yá hán liū xū jiā yīn, shàng shǎo dōng qīng shí jiǎn miáo.
蒼崖寒溜須佳蔭,尚少冬青石繭苗。
“盆水彌彌漲海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