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鶴摧頹沙上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病鶴摧頹沙上舞”全詩
病鶴摧頹沙上舞,游人寂寞岸邊回。
秋風草木初搖落,日暮樵蘇自往來。
更試明年春絮起,共看飛雪亂成堆。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柳湖久無水悵然成詠》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柳湖久無水悵然成詠》是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柳湖水干枯的景象,以及對此感到惋惜和思念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柳湖久無水悵然成詠
平湖水盡起黃埃,
惟有長堤萬萬載。
病鶴摧頹沙上舞,
游人寂寞岸邊回。
秋風草木初搖落,
日暮樵蘇自往來。
更試明年春絮起,
共看飛雪亂成堆。
中文譯文:
柳湖已經干涸,
起了一片黃色塵埃。
唯有長堤經歷了無數歲月。
病鶴在頹敗的沙地上起舞,
游人寂寞地回望岸邊。
秋風吹動著初落的草木,
日暮時樵夫和蘇州的人們來來往往。
再試著等待明年春天飄起的柳絮,
一同觀看飛雪紛亂成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柳湖水干涸后的荒涼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柳湖失去水的感慨和惋惜之情。詩中的柳湖被描繪成干涸的平湖,只剩下黃色的塵埃,而長堤卻經歷了無數歲月的變遷,成為了歷史的見證。詩人用病鶴在頹敗的沙地上起舞來象征湖水干涸后的凄涼景象,游人在岸邊寂寞地回望,表達了人們對曾經湖水繁華的思念和失落之情。
隨著秋風的吹動,草木開始逐漸凋零,日暮時,樵夫和蘇州的人們來往穿梭,生活的節奏依舊。然而,作者希望在明年的春天,柳湖的柳絮再次飄起,與大家一同觀看飛舞的雪花,以凝聚人們的共同期盼和希望。
整首詩以柳湖水干涸為中心,通過描繪湖水的消失和周圍景象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萬物更迭的感慨,同時也透露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自然的熱愛。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融為一體,給讀者帶來一種深沉而富有詩意的體驗。
“病鶴摧頹沙上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ǔ hú jiǔ wú shuǐ chàng rán chéng yǒng
柳湖久無水悵然成詠
píng hú shuǐ jǐn qǐ huáng āi, wéi yǒu zhǎng dī wàn wàn zài.
平湖水盡起黃埃,惟有長堤萬萬載。
bìng hè cuī tuí shā shàng wǔ, yóu rén jì mò àn biān huí.
病鶴摧頹沙上舞,游人寂寞岸邊回。
qiū fēng cǎo mù chū yáo luò, rì mù qiáo sū zì wǎng lái.
秋風草木初搖落,日暮樵蘇自往來。
gèng shì míng nián chūn xù qǐ, gòng kàn fēi xuě luàn chéng duī.
更試明年春絮起,共看飛雪亂成堆。
“病鶴摧頹沙上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