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絡頭依圉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黃金絡頭依圉人”全詩
翩然赤手挑青絲,捷下巔崖試深谷。
牽入故關榆葉赤,未慣中原暖風日。
黃金絡頭依圉人,俯聽北風懷所歷。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子瞻好頭赤》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子瞻好頭赤》是一首宋代蘇轍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沿邊壯士生食肉,
小來騎馬不騎竹。
翩然赤手挑青絲,
捷下巔崖試深谷。
牽入故關榆葉赤,
未慣中原暖風日。
黃金絡頭依圉人,
俯聽北風懷所歷。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壯士的形象,他們在邊境地區生活,以肉食為生。他們不習慣騎馬,而是選擇騎竹馬,展示了他們的純樸和樸實的生活方式。壯士們翩翩起舞,雙手挑起青絲,勇敢地從高崖上下來,試探深谷的險峻。他們被帶到了故關,那里的榆樹葉子呈現出鮮紅色,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陌生的風景,因為他們并不習慣中原地區的溫暖和柔和的氣候。他們的頭上佩戴著金飾,這是他們身份的象征,他們俯下身子傾聽北風的呼喚,懷念自己曾經經歷的事情。
賞析:
蘇轍通過描繪沿邊壯士的形象,展現了他們勇敢和堅韌的品質。他們生活在邊境地區,以肉食為生,這體現了他們艱苦的環境和簡樸的生活方式。詩中的“赤手挑青絲”表現了壯士們的勇敢和果敢,他們敢于從高崖上下來,試探險峻的深谷。描寫故關的榆葉呈現赤紅色,與壯士們的形象相呼應,突出了他們的不同和陌生感。黃金絡頭象征著壯士們的身份和地位,他們雖然身處邊境,但仍保持著自己的堅守和自豪。最后,壯士們俯聽北風,懷念過去的歲月,表達了他們對歷史和自己經歷的感慨。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沿邊壯士的形象,展現了他們的勇敢、堅韌和對歷史的懷念。它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刻畫了壯士們的生活場景和情感體驗,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敘事力。
“黃金絡頭依圉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zhān hǎo tóu chì
次韻子瞻好頭赤
yán biān zhuàng shì shēng shí ròu, xiǎo lái qí mǎ bù qí zhú.
沿邊壯士生食肉,小來騎馬不騎竹。
piān rán chì shǒu tiāo qīng sī, jié xià diān yá shì shēn gǔ.
翩然赤手挑青絲,捷下巔崖試深谷。
qiān rù gù guān yú yè chì, wèi guàn zhōng yuán nuǎn fēng rì.
牽入故關榆葉赤,未慣中原暖風日。
huáng jīn luò tóu yī yǔ rén, fǔ tīng běi fēng huái suǒ lì.
黃金絡頭依圉人,俯聽北風懷所歷。
“黃金絡頭依圉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