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酒不嘗憐酤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對酒不嘗憐酤榷”全詩
偷安旋種十年木,肉食還須五母雞。
對酒不嘗憐酤榷,釣魚無術漫臨溪。
此身已分長貧賤,執爨縫裳愧老妻。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官居即事》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官居即事》是蘇轍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官局紛紜簿領迷,
生緣瑣細老農齊。
偷安旋種十年木,
肉食還須五母雞。
對酒不嘗憐酤榷,
釣魚無術漫臨溪。
此身已分長貧賤,
執爨縫裳愧老妻。
中文譯文:
官場的事務紛繁復雜,案卷和事務繁忙得令人迷茫,
生活瑣碎細微,老農人的生活也同樣如此。
我偷偷地安心地種植了十年的樹木,
為了吃肉,還需要五只母雞。
對著酒杯,我不愿嘗試那酸苦的酒,
垂釣無術,漫無目的地來到溪邊。
我這個人已經分配到了長期的貧窮和卑賤,
拿著鍋鏟縫補衣裳,我感到對我的老妻子非常愧疚。
詩意和賞析:
《官居即事》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蘇轍官場生活的困境和家庭的貧困。詩人在官場上面對繁瑣復雜的官僚事務,感到迷茫和困頓。與此同時,他也意識到普通農民的生活同樣瑣碎細微。在這種環境下,詩人選擇了種植樹木來換取一點微薄的收入,但即使如此,他仍然需要依靠五只母雞才能吃上一頓肉食,生活依然艱辛。
詩人通過描述自己不愿嘗試官場上的權謀和勾心斗角,以及對酒的拒絕,表達了他對于現實的疏離和無奈。他在垂釣時沒有什么技巧和把握,只是漫無目的地來到溪邊,這也可以理解為他對生活的一種逃避和無所適從。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己貧窮和卑微身份的認知和愧疚感。他用鍋鏟縫補衣裳,體現了自己艱苦的生活狀態,也對自己的妻子感到愧疚,認為自己不能給予她更好的生活。
整首詩詞通過對官場生活和個人境遇的描繪,展現了詩人蘇轍對現實的思考和對生活的矛盾感受。他既對官場的虛浮和瑣碎有所抱怨,又對自己的貧窮和無能感到愧疚,表達了他內心的掙扎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對酒不嘗憐酤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jū jí shì
官居即事
guān jú fēn yún bù lǐng mí, shēng yuán suǒ xì lǎo nóng qí.
官局紛紜簿領迷,生緣瑣細老農齊。
tōu ān xuán zhǒng shí nián mù, ròu shí hái xū wǔ mǔ jī.
偷安旋種十年木,肉食還須五母雞。
duì jiǔ bù cháng lián gū què, diào yú wú shù màn lín xī.
對酒不嘗憐酤榷,釣魚無術漫臨溪。
cǐ shēn yǐ fēn zhǎng pín jiàn, zhí cuàn fèng shang kuì lǎo qī.
此身已分長貧賤,執爨縫裳愧老妻。
“對酒不嘗憐酤榷”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